行政管理實習報告(實習報告范文)
報告內容
一、實習崗位與工作要求
二、實習過程
(一)實習申請與職業培訓
(二)工作概況
(三)工作總結
三、專業知識的應用與思考
四、感想
一、實習崗位與工作要求
**市**音響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經營世界一流的高端音響(Hi-End)產品,是多家國際公司的大中國區的分銷商。2012年1月18日至2012年2月22日,本人在公司進行寒假實習,擔任辦公室助理實習生與營銷調研專員。
職場
辦公室助理的主要工作:
1、 簡歷篩選與面試安排。首先,對求職者的簡歷進行初步篩選,挑出基本符合崗位要求的求職者的簡歷并提交上級審批;然后,根據上級批復,通知取得面試資格的求職者到公司面試,并進一步安排具體的面試時間和地點。
2、 物流管理。根據銷售經理的安排,負責貨物運送的聯系及協調倉庫的管理。
營銷調研專員的主要工作:
1、 利用專業的統計知識和軟件分析客戶的潛在需要及產品需要的客戶分層,為公司未來一年的銷售制定合理的發展路線;
2、 對主要的幾家代理商的產品銷售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公司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銷售份額和市場行情的走向,為部分產品的價格調整提出合理方案并提交公司審批。
事實上,本次寒假實習原定的實習崗位是辦公室助理。由于恰逢公司年度總結,我有幸同時聘為臨時的營銷調研專員,負責協調總經理對公司業績進行考核并制定合理的營銷路線。
二、實習過程
(一)實習申請與職業培訓
由于得到公司內部成員的推薦,我直接參與了求職面試。很幸運地,我得到了總經理的賞識,被同時聘為辦公室助理實習生和營銷調研專員。由于缺乏這方面的工作經歷,公司對我進行了為期2天的培訓。
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產品的基礎知識、音響銷售業的基本情況以及公司的作業流程和工作制度等。
(二)工作概況
1 辦公室助理的日常工作
1.1 物流管理
辦公室的工作在制度的規劃上是井井有條的,是有序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保持清醒的頭腦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公司而言,糊涂的一分鐘,隨時可能導致公司損失一筆十幾萬的商業訂單。
作為辦公室助理,物流管理工作是對我工作能力的最大的挑戰。每天,有成百上千個電話等著我來接聽,有的是來自代理商和經銷商的,有的是來自一些大客戶的,有的則直接來自倉庫和貨運公司。然而,一切對外的工作都需要與對內的工作同步,我必須根據銷售經理和銷售員提交的訂單來安排貨物出倉的時間和順序,并及時地做好客戶的信息反饋,把重要情況向總經理等上級匯報,以便為同事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意見。因此,協調性的工作不僅要求我要盡快適應高節奏的生活,而且還要求我要學會在紛雜零亂的工作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1.2 簡歷篩選與面試安排。
這項工作深化了我的專業學習。篩選簡歷的過程,除了需要比較豐富的閱人經歷,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學與管理學的知識。事實上,這項工作給我帶來的挑戰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實習期間,我共篩選了30多份簡歷,接聽了5個求職電話,安排了7場面試。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和專業實踐,這項工作的完成并不算出色。主要問題在于,我沒有很好地思考工作職位與個人能力的匹配度的問題,而把過多的重點放在了工作態度等個人因素上面,忽視了企業的盈利性質和工作的現實性。
合作
以具體案例為例,在廣告設計職位的招聘中,我著重于那些有著良好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求職者(例如,他們的學習成績優異,拿過獎學金),而忽略了專業的對口性。因此,在接下來的兩場面試中,總經理發現,他們實際的多媒體開發軟件的操作能力并不強,這對于需要極強專業能力的廣告設計師來說是不可彌補的硬傷。而企業,是不可能給他們提供這么專業的培訓的,盡管他們有著很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但是他們并不符合這個職位的要求。
2 營銷調研專員的工作
根據公司的要求,我負責協助總經理分析公司近幾年的銷售數據,分析客戶的潛在需要及產品需要的客戶分層,并根據分析結果對市場進行調研,為接下來一個季度甚至一年的工作做預案。特別地,為了使規劃方案更具針對性,我和公司的幾名負責人到了幾家主要的代理商公司做調研。
有關的經濟學知識我是缺乏的,所以我主要從事的是統計工作,并根據一定的心理學及社會學知識對數據結果進行主觀分析。總體而言,在數據分析方面,我有比較大的收獲,尤其是學會在真實情境中,特別是非學術情境中使用SPSS軟件。
(三)工作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是比較順利的。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也暴露了很多問題。
第一,對于自己興趣與職業發展的思考。
在參與商業互動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著一種學者心態,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思考了很多問題,但是這個過程也直接導致了我不能很投入地參與到實際的工作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的職業選擇問題。
首先,我發現自己并不喜歡從事商業活動,盡管在沒有真正投身進來之前,我對其有著一定程度的憧憬。紛繁復雜的人際互動,對利益最大化的追逐,這些在我看來,不僅是枯燥的,而且是讓人討厭的。
其次,我發現自己從事這方面的能力還有所欠缺,特別是人際互動能力。率真、坦白的個性讓我很難學會如何有技巧地促成“微妙”的人際關系,以共同利益作為人際互動的唯一標準使得我原有的行為模式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并不擅長“八面玲瓏”的商業性的人際互動。
因此,這次實習堅定了我的學術生涯的規劃,回到了最初的夢想------當一名大學老師。對于我而言,只要搞學術、搞科研才是最適合我的。我不僅喜歡充當研究者,大學三年的學習也讓我具備了這方面的基礎,從事學術活動最有可能給我的人生帶來成功。
工作
第二、對社會的思考,對現實的思考。
象牙塔式的大學教育與現實生活的確有比較大的差距。實習過程中,我學會了尊重現實。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將回到生活”,這是實習帶給我的最大的感受。單純地從書本、從文獻中學習知識,逐漸地讓我忘卻了知識積累的最根本的目的:改造社會、探索真理。簡歷篩選的經歷讓我明白,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并不是一個“烏托邦”式的過程,并不能由人們根據自己的理想或者設計而使得現實符合知識的框架,而應該是盡量運用知識以使得其符合現實的情況。簡單地說,對知識的運用只有對生活實際給予幫助,知識才是有用的,否則就成為了自娛自樂。
特別的,在運用SPSS軟件的過程中,我對此深有體會。在平時的心理學學習中,我們在很多情況下都不知不覺地承認了一個假設前提:分布是正態的。因此,我們的數據分析往往直接使用了一些以正態分布為前提假設的公式和方法。然而,實際中有很多情況是未知的,在對商品銷售情況的分析中,我往往下意識地(心理學上所指的“無意識”、“自動化”)使用了正態分布的區間估計公式來評估每個商品的定價與其銷售量的關系。最后的結果顯示這種估計是錯誤的,為什么呢?公司的產品都是高端的音響設備,公司對商品的定位和同行有巨大的差別,因此,對于公司而言,越貴的商品,銷售量往往越高,并不是呈正太分布。也就是說,對于只專注于高端產品的公司而言,商品價格越高(只要在顧客可承受范圍內),顧客往往越覺得物有所值。
因此,這次實習給我一個重要的啟示: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已有知識都不能盲用,具體情境具體分析。總而言之,對于走出社會的大學生而言,要懂得尊重現實。
三、專業知識的應用與思考
心理學知識貫穿于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帶著學習的態度走向社會,我不斷地回顧與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最成熟的思考來自對職業心理學百思特網的反思。
職業心理學家Holland認為,職業選擇是個人人格在社會分工領域的延伸,即人們在其職業選擇和經驗中表達自己的個人興趣和價值。進一步地,他把人格分為六種類型,并認為,人與環境適配性的高低可以預測職業滿意度和職業成就。Minnesota大學的工作適應理論(TWA)則認為,個人能力及價值與環境的匹配是工作適應的主要結果,它強調了能力及特定能百思特網力在環境中發揮的價值對于職業選擇的指導意義。
可見,對于任何一個求職者而言,在步入社會開始職業生涯之前,他必須認真思考三個方面的問題:興趣、能力及其所在的社會大環境。對此,我在實習過程中有著深刻體會。
職業生涯
3.1.1 關于職業興趣的個案分析
個案:小陳,今年25歲,二本院校本科學歷,動畫與平面設計專業。先后兩次在我實習的公司主動離職,目前是第三次進入公司就職。由于工作能力強,盡管小陳曾經多次主動離職,但是總經理仍然歡迎他第三次回到公司上班。
對于為什么兩次主動從公司離職,在對小陳的訪談中,我們很容易找到答案:
“我在學校學的是動畫與平面設計專業,但是我比較偏愛動畫的多媒體制作。可是在這里,我每天主要是從事平面設計,做一些海報、宣傳畫等等。我覺得我的動畫制作技術都越來越生疏了,所以前兩次辭職,我是到外面和朋友開廣告創意坊,準備好好創業,做我喜歡做的事情。不過由于缺乏經驗,最后創意坊入不敷出,倒閉了!我才迫不得已又回到公司上班了。”
“我知道老板很喜歡我,我做事也很做得來,但是我真的不喜歡這份職業,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動畫設計師,開拓我的一份事業。盡管前兩次失敗了,但是有機會的話,我仍然會去闖一闖!”
可見,雖然小陳在公司很受歡迎,但是由于他的興趣和職業不能很好地匹配,他的工作穩定度很低。同時,從訪談結果可以看出,他的離職傾向是很大的。根據Holland的理論,人總是要尋找適合個人人格類型的工作環境。小陳的案例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
3.1.2 承認雙向選擇,承認妥協
興趣僅僅只是一個指路人,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向現實低頭,這稱之為“妥協”。
在參與求職者面試過程中,我看到不少對HIFI(音響)感興趣的求職者希望從事這方面的銷售,當一名銷售員或者客戶服務代表。然而,截止到我實習結束,他們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被錄用。為什么呢?一方面,從他們自身的條件出發,包括總經理在內的幾個面試官都認為,他們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和百思特網語言溝通能力,應變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從公司角度出發,盡管公司鼓勵員工在工作中學習,但是公司畢竟是營利性企業,不是學習機構,一些專業能力的培訓不能由公司來完成。因此,盡管求職者對某一行業有興趣,但是他們必須承認當前現實,即職業的選擇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他們必須承認并反思用人單位對他們的選擇,并且認識到,主導這一選擇過程的,就是個人能力對特定工作的適配性。
總而言之,能力是求職者在職業選擇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個思考不僅指向求職者自身,還要指向用人單位對工作性質的界定和對工作能力的要求。
3.1.3 立足自我,放眼社會
“把個人的理想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這似乎是一句老生常談的政治口號。事實上,如果要獲得一定的職業成就,那么在職業選擇時,我們就不得不充分考慮社會的因素。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實際。當我發現自己并不喜歡從事商業活動時,我開始尋求確切的未來的職業方向。然而,我又將何去何從呢?不難發現,跟上時代潮流,一個人才可能有所突破。在改革開放初期,技術革新成為一大熱點,信息類、計算機類的專業和職業備受熱捧;幾十年過去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管理類、經濟類的專業和職業乘勢蓬勃發展;展望未來的幾十年,隨著社會矛盾的凸顯和社會問題的叢生,以社會學、心理學為內核的整合學科和新興職業很有可能成為新的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通過認真的考慮,我決定堅持原來的夢想,從事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工作。當然,結合當前實際,我認為,大學心理學教師是我將來一個不錯的職業方向。
綜上所述,實習的經歷加深了我對一些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它也為我提供了一個反思自身的平臺,讓我得以在現實情境中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
四、實習總結與感想
通過這次寒假實習,我對“工作”、“社會”,甚至“人生”等一些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總的來說,我感覺經歷了一次蛻變,而這個蛻變過程則是由一個滿腔熱情的空想家變成了一個腳踏實地的實踐家,最后變成了一名意志堅定的理想家。
昨天,我是滿腔熱情的空想家。在象牙塔的世界里,我以為,一個名校出來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社會技巧,只要憑借著一股熱情,就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世界。今天,我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家,我覺得生活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知識,成功不僅需要汗水,還需要智慧。但是,我不沉溺于現實,我還是一名意志堅定的理想家,我立志于當一名出色的心理學工作者,從事著心理學研究,期望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