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網(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上漲)
2020年上半年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上漲,進口大豆價格震蕩下跌;三季度國產大豆價格高位回落,但進口大豆價格大幅上漲。今年國產大豆價格走出獨立行情,與進口大豆之間價差大幅擴大,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兩個市場”的格局初步形成。應當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擴大國產大豆優勢,推動國產大豆產業健康發展。
國產大豆為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于直接食用、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少量用于生產豆油和豆粕。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今年國產大豆價格走出獨立上漲行情。監測顯示,6月底黑龍江地區食用大豆價格集中在5500~5600元/噸,比1月初的3600~3700元/噸上漲1900元/噸左右,漲幅超過50%。為保證國產大豆供應,抑制價格過度上漲,6月12日中儲糧網開始拍賣國儲輪換大豆,7月下旬黑龍江省級儲備大豆開始輪換拍賣。受儲備大豆供應持續增加的影響,進入7月份后,國產大豆價格震蕩回落,9月底黑龍江地區食用大豆價格集中在5000~5100元/噸,比6月底下降了400元/噸左右,但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與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品消費不同,進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消費,少量用于加工飼料膨化大豆,目前我國榨油和飼料養殖行業對進口大豆的依存度超過97%。今年巴西大豆產量創下1.24億噸的歷史最高紀錄,上半年全球大豆供應充裕,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維持低位震蕩運行,進口大豆到港完稅成本集中在2900~3200元/噸。監測顯示,6月底沿海地區進口大豆分銷價格集中在3250元/噸,比1月初的3280元/噸下降30元/噸。按照6月底黑龍江地區食用大豆價格測算,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價差達到2250元/噸,創下歷史最高水平。7~9月份美國大豆進入關鍵生長期,受大豆主產區天氣持續干旱、我國進口大豆需求強勁以及資金炒作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幅上漲,帶動進口大豆到港成本提高、國內價格上漲,但國產大豆因供應增加價格震蕩下跌。9月底沿海地區進口大豆分銷價格集中在3600元/噸,比6月底上漲350元/噸左右,較黑龍江地區食用大豆價格低1500百思特網元/噸左右,較6月底價差縮小750元/噸左右,但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上半年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上漲,進口大豆價格震蕩下跌;三季度國產大豆價格高位回落,進口大豆價格不斷上漲,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價格走勢出現分化。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今年國產大豆價格走出了獨立行情,完全改變了過去國產大豆價格走勢跟隨進口大豆價格變化的局面,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兩個市場”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上半年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如下:一百思特網是去年四季度國產新大豆集中上市期,價格一直維持3600~3700元/噸較低水平,加工企業和貿易商收購積極性較高,農戶存糧大幅減少,價格持續上漲后惜售心理較重,導致國產大豆市場供應偏緊。二是去年主產區因受災導致高品質大豆數量減少,上半年貿易商、加工企業和儲備庫提價收購意愿較強。加上大連商品交易所修改一號大豆期貨交割標準,增加大豆蛋白含量指標,資金炒作大豆期貨力度加大,共同推動國產大豆價格上漲。三是市場反映去年黑龍江和安徽大豆主產區受災嚴重,單產下降,大豆實際產量增長不及預期。四是2019年臨儲大豆去庫存結束,今年沒有臨儲大豆供應市場。同時,4月以來因俄羅斯等國加強疫情防控,非轉基因大豆進口受到較大影響。五是海關部門不斷加強進口轉基因大豆流向和加工過程監管,市場監管部門加大了食用大豆市場監督管理力度,堵住了進口轉基因大豆進入國內食用市場通道。此外,近幾年民營大豆進口和壓榨企業大量倒閉或重組整合,客觀上為進口大豆流向監管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季度國產大豆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儲備國產大豆持續投放市場,拍賣底價不斷下調,抑制了市場炒作。6月12日至9月25日,中儲糧公司共舉辦了22次儲備國產大豆拍賣會,累計成交110萬噸,拍賣底價由前期的4900元/噸陸續下調至9月的4400元/噸。二是進口俄羅斯和烏克蘭非轉基因大豆增加,終端采購積極性降低,貿易商出貨積極,加上8月下旬南方新產大豆開始上市銷售,國內食用大豆供應偏緊狀況有所改善。
總體來看,盡管上半年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上漲,但對國內市場的積極作用大于負面效應。一是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用途不同,價格走出獨立上漲行情,國內外大豆價差明顯拉大,進口大豆對國產大豆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小,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優勢不斷顯現,這正是政府和市場多年來期盼的結果。二是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上漲后,農戶種植大豆收益提高,有助于穩定大豆面積,保障國產大豆供應。同時,也會刺激非轉基因大豆進口的增加,進而抑制國產大豆價格過度上漲。三是由于國內豆制品加工企業和大豆批發零售行業利潤普遍較高,盡管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上漲,但對豆制品市場價格和商超零售大豆價格的影響并不大,國內加工企業、貿易商、商超零售單位和居民都能夠接受。
(一)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產量持續增加,對外依存度低于5%
近年來,我國農業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尤其是2019年啟動大豆振興計劃后,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連續第4年增加,總產量達到181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與2015年相比,國內大豆產量累計增加573萬噸,增幅高達46.3%。我國非轉基因大豆供應主要依靠國內生產,進口量較小。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非轉基因大豆77萬噸,其中,從俄羅斯進口73萬噸,據此測算,我國非轉基因大豆供應對外依存度僅4.1%。
(二)國產大豆消費需求持續增加,農民種植積極性高漲,市場供應有保障,后期價格將震蕩回落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植物蛋白(主要是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費量不斷增加。國家糧油信息中心9月份預測,2019—2020年度(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國內非轉基因大豆消費1837萬噸。其中,食用消費1525萬噸,榨油消費230萬噸,種子消費82萬噸。預計至2020—2021年度我國非轉基因大豆消費1943萬噸,同比增加106萬噸。
按照春播前國內玉米、大豆價格測算,加上生產者補貼,今年種植大豆收益明顯好于玉米,農戶種植大豆積極性提高。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對東北主產區農戶、加工企業、研究機構調查了解,2020年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明顯增加。黑龍江訥河市笙得利農業科技公司表示,今年當地大豆面積增加三分之一;中國大豆網預計,今年黑龍江大豆面積增加1000萬畝左右,內蒙古增加100多萬畝;黑龍江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表示,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5%~20%。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0月份預計,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1.47億畝,較去年增加700萬畝,增幅為5%。盡管今年在大豆生長過程中多次出現災害性天氣,但最終對大豆生長造成的實質性損害較低,充足的雨水和較大的收獲面積增幅,使得今年大豆產量和質量雙雙提升。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0月份預計,今年我國大豆總產量將達到1910萬噸,加上80~100萬噸的進口非轉基因大豆,后期食用大豆供應基本可以滿足國內市場消費需求。
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繼續增加,新季大豆集中上市后,短期供應增加可能會導致大豆價格繼續回落,但在國內非轉基因大豆消費持續增長,供應難以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國產大豆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國產百思特網大豆與進口大豆兩個市場的格局將會進一步強化。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