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策是什么意思(鞭策”一詞的歷史滄桑)
漢語是一種博大精深的語言,這表現在方方面面,現在讓我們以“鞭策”為例百思特網來說明這一點。大家都知道“鞭策”這個復合詞,它表示“鼓勵”、“督促”的意思。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鞭”和“策”原來指的是兩種不同的趕馬工具,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才能理解“策馬揚鞭”這個成語的含義,也才能明白為啥湖南人愛說 “莫策我”,也才能知曉湖南衛視《越策越開心》節目的命名原理。
在中國,藝術細胞最發達、盛產歌星的地方在哪里?湖南。李谷一、宋祖英、張也、陳思思,這些大紅大紫的歌星,都來自湖南那圪塔。湖南衛視的人氣讓央視都感到有威脅,受大眾歡迎的節目很多,除了他們辦的超女節目外,還有一個每周一次的《越策越開心》。我在長沙工作多年,發現湖南的幽默逗樂文化也走在了全國的前頭。經常聽長沙人說的一句話是“莫策我”,這里的每個人都善于策、勤于策、樂于策,因為“越策越開心”嘛!
長沙話中的這個“策”跟普通話中的“逗樂”的“逗”相當,但是它是一個“象形概念”,就跟象形字一樣,可以喚起具體的現實圖景。
長沙話中“策”這個用法,特別是它源于何處,一般人可能不大熟悉。然而大家都知道“鞭策”這個詞,它表示“激勵”、“督促”的意思。“鞭”是什么意思,大家應該沒有問題,很多人也都見過趕牛馬的鞭子,就是一根長棍子,通常是一根竹子,頭上系一根很結實的繩子。車夫坐在馬車的前邊,馬走得慢了,或者不聽話,就給它一鞭子。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上不去你就用那鞭子抽。”這說的就是鞭子的用處。
可是,人們從小到大都是“鞭”百思特網和“策”囫圇吞棗一起學的,根本就沒有留意過“策”在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前兩年我到秦始皇兵馬俑參觀,才恍然一大明白“策”何所指。在那里的博物館里陳列著國家一級文物——從秦始皇墓出土的銅車馬。坐在車前的馬夫,手里拿著一根青銅棍子,棍子的前頭削得尖尖的如箭頭狀,前面就是四匹矯健的駿馬。這跟棍子就是“策”,用來捅馬的屁股,讓馬快走。那時候真正的“策”百思特網,應該是竹子做的,所以用“竹字頭”。
“鞭”和“策”是有分工的。“鞭”是打馬頭、馬身的,嚴厲的懲罰才用。鞭子那叫狠呀,一鞭子下去就是一道血印。“策”是溫柔的提醒,稍微輕一點兒捅,馬皮那么厚,感覺就跟撓癢癢差不多。給馬撓癢癢,馬會歡實;給人撓癢癢,人會樂和。也就是說,長沙話中的“策”實際上是個隱喻,以馬喻人,策馬策人兩快樂。
不論是“鞭策”的“策”,還是“越策越開心”的“策”,都是一種象形概念,能夠讓人聯想起古人趕馬車的圖景。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