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秦基偉簡歷(上甘嶺一戰成名,毛主席親自請他抽煙,兩個兒子都是中將)

                    秦基偉簡歷(上甘嶺一戰成名,毛主席親自請他抽煙,兩個兒子都是中將)

                    秦基偉

                    1953年6月16日上午,秦基偉來到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見到秦基偉來了,毛主席從內房走了出來。秦基偉立即敬禮,毛主席握著他的手微笑著說:“秦基偉同志,歡迎你啊!”

                    秦基偉說:“主席,我代表十五軍的全體指戰員,向主席匯報來了。”“好啊,好啊,請坐下來來談。”毛主席說完坐在沙發上,示意秦基偉也坐下來。

                    毛主席:“上甘嶺打得很好,這就是一個奇跡。說明一點,它證明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骨頭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堅硬,這個奇跡就是你們創造的。”毛主席一邊說,一邊拿起茶幾上的香煙。

                    秦基偉謙虛地說:“這都是主席和軍委指揮得好,戰士們打得頑強。”毛主席則笑了笑,“你們打得好,我看我還是要有所表示。我這里沒什么好東西,那就請你吸煙吧。”

                    秦基偉把手伸向茶幾上的煙盒,他沒有拿煙,而是把煙盒順勢向毛主席那邊推了推,“主席,我不會吸煙。”事實上,秦基偉是吸煙的,這一次他在毛主席面前說了“謊”。多年之后,秦基偉回憶時說:

                    “我覺得在毛主席面前吞云吐霧不大合適。但是,說假話是要嘗苦頭的。當時,我一天沒有兩包煙解決不了問題,可是已經說過不抽了,再不敢翻案了。心里暗暗叫苦啊!”

                    毛主席給志愿軍代表簽名

                    毛主席和秦基偉交談了一個多小時,當秦基偉離開時,他親自站起來送到門口。分別時,毛主席又說:“朝鮮戰爭是要停下來的,所以調你到云南工作。云南是我國西南大門,處于重要的戰略位置,邊防線長,還有殘匪在境外活動,斗爭情況復雜。你年輕力壯,到任后要多下去,熟悉地形,了解部屬,把邊防建設好,把大門守好。”

                    不久,秦基偉調任云南軍區任副司令員,到了1955年4月,因云南軍區改稱昆明軍區,秦基偉改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9月,秦基偉授銜開國中將,同月他被提拔為昆明軍區司令員。

                    秦基偉一度有“神將”的美譽,周恩來高度評價:“文化人中的沒文化人,沒文化人中的文化人。”常言道,虎父無犬子。秦基偉的兩個兒子也了不得,長子秦衛江、次子秦天都是中將軍銜。

                    這一篇關于開國中將秦基偉的文章。如果大家希望了解秦基偉的傳奇故事,不妨用心讀一讀,一定會有所收獲。

                    秦基偉,1914年11月16日出生于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七里坪鎮秦羅莊。秦基偉小時候比較頑皮,生性好動,喜歡無拘無束,而且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父母將更多的愛給了他。8歲年,秦基偉上學了。

                    然而,從8歲開始,家中就連遭厄運,秦基偉的母親、父親、伯父、哥哥相繼因病去世。年少的秦基偉飽受了人生冷暖,小小年紀就經歷著孤苦伶仃的生活。當時村莊中惡霸剝削村民,秦基偉決定報復他,深夜在惡霸家大門上放上一塊大石頭,第二天早上惡霸開門被掉下的石頭砸得頭破血流。

                    抗戰時期的秦基偉

                    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秦基偉年少時就對貧窮老百姓抱之深深的同情心,正如他對村莊中小伙伴不止一次地說:“我將來一定要讓那些地主惡霸倒著走路,誰讓他們一直欺負咱們。”黃安縣是中國最為出名的將軍縣,徐向前元帥曾題詞,“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資料顯示,紅軍隊伍中曾經每3個人就有一個黃安縣人,為了革命至少有14萬黃安縣兒女獻出了生命。在這樣的環境下,秦基偉很早就參加了革命,13歲那年就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秦基偉當時是扛著一根紅纓槍參加革命的,跟著村莊中農會成員參加戰斗。秦基偉后百思特網來回憶說:“這次參加百思特網黃麻起義,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鍛煉。外面的世界一下子打開了。革命,不再是街談巷議,也不再是憑空想象。我不僅親眼看見了,而且親身參加了。回到七里坪后,我那份熱情再也冷不下來了。”

                    參加黃麻起義后,秦基偉躁動的心再也無法靜下來了。黃麻起義后,黃安縣農民政府主席曹學楷來到七里坪進行群眾動員演講,秦基偉深受感染。不久,黃麻特委將參加暴動的黃安、麻城兩縣農民自衛軍編為中國工農革命鄂東軍,秦基偉因年齡太小未能直接參軍,結果留下來加入自衛隊。

                    黃麻起義

                    1929年,15歲的秦基偉參加紅軍,來到紅一師第三團機槍連當戰士。秦基偉作戰極其勇敢,在惡戰中他一馬當先,短短兩年就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總部手槍營二連連長。作為連長,秦基偉總是在最前線,他很快就遭到了一次重傷,胳膊動脈被打斷了。

                    秦基偉回憶說:“我負的傷雖然不是要害部位,但很致命,動脈被打斷了。多虧了我的通信員,他好像很有經驗,用白布把我的胳膊捆得完全失去了知覺,到醫院根本解不開,手插不進去,只好用剪刀剪。要不是這么捆,動脈流血,幾分鐘就沒命了。”

                    秦基偉參軍后,先后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從1933年開始,秦基偉任中共四川紅江縣委委員和軍事指揮長,負責組建地方工農武裝。再后來,秦基偉后任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團團長、紅31軍274團團長,參加保衛川陜蘇區的斗爭。

                    1936年10月,黨中央發布《十月份作戰綱領》,明確規定紅四方面軍的作戰任務:一是向西寧、蘭州通道地區,形成扇形運動的防御,攔阻南敵的進攻;二是迅速完成造船任務,以三個軍渡過黃河,攻打寧夏。11月10日,西路軍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參謀長李特,秦基偉當時擔任總部偵察科長。

                    1937年1月上旬,西路軍接連攻占高臺、臨澤兩地,部隊就地休整。當時總部機關和五軍一部駐扎在臨澤,馬家軍瘋狂向高臺進攻,不久高臺淪陷。敵人很快又把目標轉向了臨澤,敵眾我寡,總部機關被迫轉移,結果城內最高領導是供給部鄭義齋,一場殘酷的突圍戰開始了,秦基偉出任守城前線總指揮。

                    犧牲的紅軍戰士

                    當時敵我雙方兵力的情況如下,敵人是五個團,而鄭義齋率領的后勤、修械、總衛生部醫院及婦女獨立團一部總共才1200余人,這里面真正有戰斗力只有總供給部警衛連。秦基偉接受命令后,把所有人組織起來,干部戰士們不分男女,都按照戰斗需要組織起來。馬家軍做夢也沒想到,在他們看來駐守在臨澤城的紅軍都是一群“烏合之眾”,結果猛攻幾天硬是沒有攻下來。

                    臨澤城保衛戰創造的一個奇跡,秦基偉率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退了敵人五個多團兵力的多次圍攻,斃傷敵人400多人,成功的突圍出臨澤,成為紅軍西征過程中的一個特殊案例。西路軍慘敗后,秦基偉九死一生回到了延安。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秦基偉只身一人來到山西太谷這一地區組織隊伍抗日武裝力量。短短一個月時間,秦基偉就拉起了一支300多人的游擊隊伍,還攻下了太谷縣城。不久,八路軍第129師下達命令,將太谷游擊隊和榆次紗廠游擊隊合并組成“獨立支隊”,秦基偉擔任司令員,賴際發為政治委員。

                    據資料,秦基偉率領的這支游擊隊是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第一支游擊隊。在秦基偉和賴際發的努力下,“秦賴支隊”在不到一年時間里發展成為5000多人的抗日力量,一度威震晉中。1938年4月,秦基偉率部參加了粉碎晉東南九路大“掃蕩”戰斗。

                    八路軍準備伏擊戰

                    1945年8月20日,晉冀魯豫軍區成立,下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秦基偉出任太岳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有一個稱號,“秦大膽”。別看秦基偉是司令員,抗戰期間經常穿著便衣,夜闖鬼子炮樓如同回家,根據地村民說:“秦司令就像走親戚一樣去鬼子炮樓,結果炮樓就炸飛了。”

                    1947年7月,黨中央決定將太行軍區部分地方武裝升級組建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九縱下轄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旅,司令員秦基偉、政治委員黃鎮、副司令員黃新友、參謀長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谷景生。

                    九縱成立大會上,秦基偉代表全體指戰員接過旗幟,并向全體將士們講話。秦基偉慷慨陳詞,他說:“蔣介石想把戰爭放在解放區周圍,達到消耗我們的目的。我們只有打出去,才能減少解放區人民的負擔,把戰火燒到蔣介石身邊去!”

                    九縱南渡黃河后,取得了較大的戰績。時間到了1948年5月,黨中央重建中原軍區,九縱則改稱為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次年2月,九縱整編為解放軍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政委谷景生。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秦基偉率領十五軍轉戰豫、皖、鄂、閩、贛、粵、桂、云、貴、川、康等11個省。秦基偉當時沒有意識到,很快他率領十五軍名揚天下,威震上甘嶺。

                    志愿軍跨過鴨綠江

                    1950年10月19日,志愿軍正式入朝作戰,由此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1951年3月,第十五軍入朝參戰,當時隸屬志愿軍第三兵團,很快一場舉世矚目的惡戰打響了,而此戰也讓十五軍和秦基偉一戰成名,十五軍還獲得了“ 軍”的贊譽。

                    1952年10月14日,時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發動了以上甘嶺地區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戰斗打響后,志愿軍陣地每秒落入炮彈至少6發,一天落彈達到的30多萬發,天空戰機投彈從不停歇。

                    在43天的激戰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不到3.7平方公里的志愿軍陣地上,投入了6萬多兵力,戰機出動了3000多架次,坦克170多輛,前后打掉了190多萬發炮彈。這樣的瘋狂投彈量,使得上甘嶺上成為一片焦土,山頭直接被削掉了2米,而巖石炸碎后在形成了30多厘米厚的粉末。林彪評價說:“上甘嶺是肉磨子!”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則評價:“這是朝鮮戰場的凡爾登!”

                    在43天浴血戰斗中,秦基偉率領十五軍死戰不退,涌現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秦基偉晚年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這一天,是我一生中又一個焦慮如焚的日子。敵人突然發動攻擊,規模之大,火力之猛,手法之狠,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它避我實而就我虛,花招多少有點讓我們意外。但我們沒有驚慌失措。”

                    上甘嶺戰役期間的秦基偉

                    秦基偉還說:“這場惡戰遲早要發生,我們的思想準備還是很充分的。對于全軍部隊,我們都反復做過動員,不論什么時候,都要打主動仗,敵變我變,不打呆板仗,不打糊涂仗。因而,部隊應變的思想準備充分。突然打起來也能保持陣腳不亂,指揮暢通。一句話,我們是不怕的。”

                    當時為了應對敵人的強大火力,志愿軍司令部給十五軍配備了一個“喀秋莎”火箭炮營。作為志愿軍最強大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發射時容易暴露,平時都被志愿軍藏在山洞里。秦基偉每次下令出動“喀秋莎”火箭炮營時都會充分計算好目標,拉出來直接發射,打完立即轉移陣地。

                    上甘嶺戰役打響后,秦基偉曾七晝夜坐百思特網在坑道指揮所里,沒休息過一分鐘。當十五軍攻下597.9高地4號、5號陣地后,敵人不甘心失敗又組織反撲,雙方激戰數日,爭奪陣地四十多次。

                    上甘嶺英雄陣地

                    在戰斗最激烈時刻,雙眼充血的秦基偉抓起電話,對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說:“告訴所有同志,咱們十五軍的男人流血不流淚,誰也不允許哭。傷亡就是再大,也要打下去。咱們這是為了全局,十五軍打光了也要死戰。國內像十五軍這樣的部隊多的是,打光了隨便就能拉一個來,可上甘嶺只有一個。丟了五圣山,你可不好回來見我嘍!”

                    說到情緒激動時,秦基偉幾乎在電話中吼叫道:“陣地不能丟,請你轉告所有人,打到最后一個人,我秦基偉會上去守陣地!我說到做到!”

                    當年11月28日晚8時,秦基偉以十五軍名義發出《關于兵力部署調整的指示》:“我597.9 高地已達到鞏固,537.7 北山除7 、8 號陣地外,其余陣地為我控制。偽九師接替偽二師后,看樣子尚無大進攻企圖,上甘嶺地區之戰斗,作為戰役性的作戰來說應該結束。”

                    上甘嶺戰役結束后,十五軍奉命到朝鮮元山地區負責海岸防御任務,1954年5月撤回國內。

                    1961年3月14日,中央軍委從國防大局考慮,將第十五軍改編為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秦基偉在上甘嶺上的卓越表現,一度被稱為頭等功臣,而十五軍也涌現出涌現出黃繼光、孫占元、邱少云等一批戰斗英雄,“千歲軍”的稱號名不虛傳。

                    上甘嶺敵我布防圖

                    正是在上甘嶺戰役的表現,秦基偉獲得了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還對周恩來說:“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在太行山當過司令,現在又是上甘嶺的英雄。”1955年9月,新中國首次授銜,秦基偉授予中將軍銜,之后歷任云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兼中共云南省委書記處書記。

                    特殊時期,秦基偉遭到打壓,之后被下放到湖南省常德市西湖農場勞改在農場改造期間,秦基偉吃盡了苦頭,下放時他已經54歲,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身體情況不容樂觀。

                    在《秦基偉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西湖農場的勞動量是很大的,有一天我挑了三十二擔大糞。農忙搞雙搶,割了稻子又插秧,早晨打著電筒上工,夜晚打著電筒收工。再累再苦,我也堅持下來了。”

                    秦基偉并不在意自己辛苦,他看到年輕戰士干了一天活后回來倒頭就睡,非常心疼。秦基偉瞌睡比較少,“就給他們洗衣服,洗好了又補,常常是在燈下,戴著老花眼鏡,一針一針地縫。”

                    秦基偉

                    時間久了,戰士們知道秦基偉是一個高級干部,還跟大家一樣干活,就非常尊敬他。有一次,戰士們勞動間隙悄悄問:“你當了那么大的官,現在來挑大糞,心里難受嗎?”秦基偉哈哈大笑,他說:“那有什么難受的?我當初參加革命,只想著窮人翻身解放,并沒有想到要當官。我本來就出身于勞動人民家庭。參加勞動,可以說如魚得水。靠自己的汗珠子養活自己,飯香菜美。有什么值得難過的?”

                    1973年4月,秦基偉終于熬出頭,中央派人將他接回北京,不久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76年,秦基偉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在這個職位上,秦基偉一干就是8年時間。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大閱兵舉行。這次大閱兵意義非凡,自從開國大典閱兵后,每年國慶都會在北京舉行閱兵儀式,但是從1960年開始,國家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對國慶典禮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只有逢大慶才會舉行閱兵。

                    秦基偉擔任閱兵總指揮

                    1984年并不是“大慶之年”,選擇在此時舉行大閱兵,是國家慎重考慮的結果。1981年8月10日,鄧小平接見總參謀長楊得志和副總參謀長張震時說:“我們好久沒有打仗了,通過演習、閱兵把軍隊的士氣鼓舞一下,要把軍隊訓練得像個軍隊的樣子。”

                    作為改革開放之后的一次大規模閱兵,國家決定以1984年閱兵為契機,目的是為了促進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而擔任閱兵總指揮的就是秦基偉。僅憑這一點,就能說明秦基偉在當時軍隊中的重要地位。

                    1988年4月,秦基偉出任國防部長,9月晉升為上將軍銜。1997年2月2日,秦基偉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3歲。

                    本文開頭出提到,秦基偉兩個兒子如今都是中將軍銜,可謂一門三中將。鮮為人知的是,秦基偉的女婿楊東明也是中將,楊東明是父親是開國上將楊成武,他早年跟秦基偉的女兒秦畹江結為夫婦。

                    在秦基偉的三個孩子中,女兒秦畹江吃得苦最多。特殊時期,秦畹江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這讓受到秦基偉在勞作之余內心稍微有所慰藉。

                    秦基偉的三個孩子

                    秦基偉對子女要求嚴格,次子秦天當年還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對于兒子去參軍,秦基偉有嚴格要求,要從連隊底層干起。秦天去部隊前,秦基偉跟他說:“當兵就要到連隊,到機關干嗎?而且是作戰連隊。老一輩幾乎都是這樣要求的,你必須從戰士做起,要不你當兵干什么?既然你有志于這一行,那我就告訴你這行的規矩,從連隊當兵開始。”

                    當秦天出發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對父親說:“爸爸,我以后可能就不能盡孝了!”秦基偉直接對他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你去打這個小仗算什么呀,跟我們過去戰爭年代能比嗎?你一個當團長的怎么能有這種情緒?”

                    如今秦基偉子女個個有出息,相信老將軍一定會含笑九泉了。最后說一說空降兵第15軍,作為一支英雄部隊,2008年汶川大地震參與抗震救災行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空降兵十五勇士”。

                    當年5月13日凌晨,時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長的李振波受命指揮一支突擊隊空降震區,參加救援行動。這是一場無氣象資料、無地面引導、無地面標志的“三無空降”,其難度可想而知。這十五勇士的驚天一跳,只為人民,這也是第15軍在上甘嶺戰役涌現出來的不怕犧牲精神的延續,我想著足以告慰這支英雄部隊的先烈們。

                    十五勇士

                    謹以此文紀念開國中將秦基偉同志。其實根本沒有什么歲月靜好,有的只是他人替你負重前行。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銘記歷史,不忘先烈!

                    本文地址:

                  (1)
                  上一篇 2021年4月17日 16:26
                  下一篇 2021年4月17日 16:27

                  相關推薦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