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戰女人有多慘(文武系統全滅,三大營覆滅)
1449年,大約20萬明軍在明英宗朱祁鎮的帶領下,抵御蒙古太師也先的入侵。然而由于明英宗和親信太監王振的瞎指揮,最終致使數十萬明軍反被3萬蒙古軍所圍殲。此戰中,明英宗不幸被俘,釀成了史無前例的“土木之變。”
此戰中,明朝幾乎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若非于謙奮力防守,北京城大概率會淪陷,華夏或許又會遭遇一次“靖康之變”。從此以后,明朝從強盛的巔峰中迅速地滑落了下來。那么問題來了,這次失敗,為何會給明朝造成如此大的打擊。明朝,到底敗得有多慘?
早在明成祖朱棣時代,明朝為了對付蒙古人的入侵,便建立了精銳的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其中,神機營使用火器,乃是世界上第一支純由火器裝備的精銳部隊。在朱棣五征蒙古時,神機營曾發揮了巨大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了對付也先,明軍可謂是精銳盡出,其中就包括京城三大營。據逃回北京的大臣李賢記載,此戰中明軍20萬被殲滅了三分之一,衣甲、輜重、軍火幾乎全部丟失,幾乎全軍覆沒。更令人痛心的是,一直以來,明朝的軍事中堅三大營在此戰中覆滅。
但在此戰中,神機營的精兵幾乎全部被殺,各種火器丟了一地,達到數萬件之多,而這些都成為蒙古人的戰利品。土木之變后,明朝雖然恢復三大營建制,但由于精銳老百思特網兵的喪失,再不復當年之勇,再也無法支撐起大明帝國。
在明朝中前期,朱元璋時代遺留下來的武勛貴族一直是明朝的軍事中堅。在古代沒有軍校的時代,軍事技能的學習主要靠家族傳承。
雖然朱元璋殺死了不少功臣,但是他們的后代卻被授予高官厚祿,并與明朝皇室聯姻。相比文官,這批武勛貴族才是明朝真正的主人。
在土木堡之戰中,武勛貴族幾乎全員跟隨明英宗出動。但在戰斗中,武勛貴族幾乎全部損失于此戰。英國公張輔堪稱大明軍神,他南征北戰,建功無數,讓蒙古人聞風喪膽。但是在此戰中,明英宗和王振不讓他參與指揮,生怕他搶了自己的功勞。結果張輔卻無辜地死在了這場荒謬的慘敗中,時年七十余歲。
和張輔同死的,還有成國公朱勇、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百思特網貴,等等。此戰中,明朝積累的武勛貴族幾乎全被掃光。
失去了武勛貴族的制衡,文官從此坐大。與宋朝一樣,軍人的地位開始直線下降,出現了重文輕武的惡劣局面。自此以后,明朝很難再涌現出良將。在對外戰爭中,明朝也越來越保守。
此戰中,明朝文武系統完全崩潰,死者達到數十人。
除了前述武功貴族外,還有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栗、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凌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監察御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鑒、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人。
因土木堡慘敗,明朝幾乎朝中為之一空,京城門戶洞開。土木堡之戰前,明朝正處于強盛的頂點,但在此戰后,前幾十年的功績幾乎毀于一旦。
土木堡之戰造成最嚴重的后果還不是戰爭的失敗,而是民族的心氣。明英宗后,明朝再沒有皇帝親征的情形。對于游牧民族進行大規模反擊,也從此時結束。一旦有人提出要主動攻擊蒙古、女真,大臣們就會搬出土木堡慘敗來反對,由此可見,此戰對明朝信心的打擊有多么嚴重。
如今,明英宗已大體被洗白。然而百思特網實際上,明英宗對大明的衰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