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石(微生物學考研院校排名)
昨天,我轉載了一篇中國人大網的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陳君石院士:獲得政府批準的轉基因產品就是安全的》。陳院士在文章中闡述道:
“只要政府批準的轉基因產品就是安全的。國際上的權威機構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北美、歐洲的權威學術都認為,經過嚴格評價程序,獲得政府批準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我們的消化系統是不會區分百思特網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的,來了就消化吸收,不管是豬的基因、雞的基因還是轉基因的基因,都是一律消化。”
這是一個國際上最頂級生物學科學家的論述。陳君石是科學家,還不是一般的科學家,他是中科院院士。
陳君石的這個院士,不是一般的院士,他相當于院士的祖師爺級別,是科學宗師。陳君石開創了一個學科——中國的食品毒理學,就是陳君石創建的。而食品毒理學,是食品安全的基礎。陳君石在食品安全領域,是絕對的權威。他桃李滿天下,培養出好多院士弟子,而他的弟子又培養出院士弟子。說陳君石是院士界的祖師爺級別,名至實歸。
(陳君石院士)
注意,我說陳君石院士是食品安全領域的權威,我并沒有說他是專家。權威和專家,還是不完全份量相等的。權威,是在一個學科領域里面,只有居于金字塔最頂端的學者才稱之為權威。我曾經在一篇文里面介紹清華大學教授趙南元為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權威。趙南元教授寫信告訴我,“權威”二字他絕對不敢領受。趙南元說,他自問算得上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專家,但算不得權威。可見,“權威”二字的份量,要超過專家。
而陳君石院士,就是食品安全領域的權威。但是,陳君石還不是普通的權威,而是頂級權威。注意,他這個頂級權威,不僅僅是國內生物學界的權威,而是國際生物學界的權威,所以他是名副其實的頂級權威。專家可以好多個,權威絕對鳳毛麟角,而頂級權威,更是屈指可數。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也是一個超重量級別的院士,他就稱陳君石為頂級權威。
可以說,在科技口,陳君石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特別是在生物學界,陳君石這三個字,就是神話傳說級別的人物,地位可謂高山仰止。就是施一公、饒毅這種級別的國際大科學家,在陳君石面前也是執以晚輩弟子之禮。如果一定要做一個橫向比較,陳君石可以與物理學界的楊振寧相提并論。論學術地位,陳君石在整個生物學界都算在世的頂級權威,TOP5的那種。而楊振寧,在物理學界也是這個份量。陳君石為國內和外國撰寫了幾十本大學教科書,連很多外國教授都對陳君石寫的教材贊不絕口。一些生物學專業的教授都說,“陳君石”三個字就代表著生物學教科書質量的保障,他的教材是最權威的,沒有之一。
是的,在生物學教材界,沒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楊振寧并沒有開創一個學科,而陳君石是食品毒理學在中國的學科奠基人,是學術界的泰山北斗、跨越年代的天皇巨星。
這樣一個德高望重、泰山北斗級別的超級帝級大科學家,他就是力挺轉基因的。他之所以力挺轉基因,是因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幾十年的實踐經驗,有科學實驗,有食用實踐。
但是,陳君石院士就因為在他的專業領域說了一些實話、真話,他就被某些人辱罵了。“收了美國的錢”“良心壞了”等等不堪,甚至更加惡毒的咒罵,排山倒海般向陳老壓去。一些人冷言說,“科學家、院士又如何,他們不能被錢收買嗎?”
陳君石這樣高山仰止且早就譽滿天下的大科學家,他可以被收買嗎?
我們假設這種百思特網極端情況存在,但是,轉基因的安全性在整個科學界都是沒有任何爭議的。誰可以收買整個科學界的科學家?
一個院士如果不能讓你們信任?那么,中科院61個院士寫聯名信要求推廣轉基因,這61個院士都能被收買?
如果你不信這61個院士,那么,迄今為止有國際上諾貝爾獎151個得主署名支持轉基因,而這些科學家絕大多數都是生物理科領域,這151個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都被收買了?
如果你不信這61個院士,那么,在國際帝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一共有超過1100篇頂級論文支持轉基因,假設每篇論文兩個作者,就是2200個作者。要知道,能在《自然》《科學》這類期刊發表論文的學者,基本上相當于院士這個級別。這2200個在全球都相當于院士級別的科學家,都被收買了?
如果你不信這151個諾貝爾獎得主,那么在公元1971年以來,在SCI上一共有超過100000篇頂級科學實驗論文支持轉基因安全的結論,這些論文作者,他們都被收買了?做這類科學實驗,不可能一個作者,通常是好幾個,乃至十幾個。假設每篇論文平均有5個作者,100000篇論文就是50萬個作者。請注意,這些作者研究轉基因,不是最近十年八年開始,而是自50年前開始。歷經50年之久,世界各地有至少50萬個有份量的科學家,他們做科學實驗,證明轉基因的安全性。這50個科學家,他們都被收買了?
如果你對這50萬科學家還有所質疑的話,那么,支持轉基因的權威機構有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歐洲食品安全局、國際毒理學學會、國際生物學學會、FDA等30多個權威機構,外加全球多個國家科學院。這些機構組織都對轉基因有認證安百思特網全的科學報告。這些機構組織,他們的會員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成員超過幾百萬人。這幾百萬科學家,他們都被收買了?
我們隨便算一下,收買一個SCI論文作者,就算10萬美金吧。50萬作者,就是500億美金。這算是往最低額度計算了。
一個院士級別科學家,最起碼要1000萬美金才能讓他說話吧?《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論文的2200個院士級別科學家,一個人1000萬美金,就是220億美金。
這些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的編輯、評委,在學術界那都是相當于俠客島龍木島主級別的大牛,收買一個還沒用,得把所有的編輯、評委等有權做審核評議的大牛都買通。就算有300個人吧,一個起碼得給1億美金吧,300個人就得300億美金。
30多個國際權威機構,上層人物怎么得有1000人左右吧?一個人給一個億美金,就是1000億美金。
支持轉基因的國家科學院,全球可知的有幾十個,這幾十年了,怎么不見一個院士站出來說轉基因有問題?一個科學院幾百人,我們按少了算,得有20000個院士吧。少給一點,一個院士1000萬美金,不算多吧,差不多2000億美金。
還不算各國的管理農業的機構。就算算上面的科學家,500億+220億+300億+1000億+2000億=4020億美金。
額,那么傳說中收買科學家的“小孟子”,它有這個錢嗎?我們查了一下,小孟子的市值一共最多五六百億,還不到華為市值的一個零頭。它要是真能掏出4020億美金,就為堵別人的嘴,還要辛辛苦苦做科研干什么?
再說,科學界支持轉基因的行為,不是十年八年,而是50年。時間越久,參加人數越多,則意味著出現一個大問題,即風險呈現幾何形增長。很簡單,一個不能公開的事情,可以最多幾年不暴露,但是涉及到幾百萬科學家,這么多人聯合起來保密,而且時間跨度為50年之久,幾乎不可能。我們假設有這個極端情況,即幾百萬科學家都收了錢,他們聯合起來欺騙了全世界整整半個世紀,這是區區4020億美金可以做到的嗎?怎么也得100倍吧?那就是40多萬億美金。
有40多萬億美金,還搞什么搞,直接去月球上建國得了。
我們再思考一下,假設小孟子真有這通天的大能耐,它就喜歡沒事灑錢玩兒,目的就是堵科學家的嘴,那么,它是不是傻啊?花錢收買幾百萬科學家,還要收買50年之久,還要天天被人罵的狗血噴頭,它為什么不直接動用其“巨大的能量”讓那些著名的反對人士“量子蒸發在地球上”?明明很少代價就能做到的事情,憑什么要花幾十萬億美金還要吃力不討好?
我們看見的事實是,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這些每天在公開場合叫的很歡的反轉基因人士,他們一個一個都活蹦亂跳,開有機農場的,出書大罵的,賣300元一只雞大腿的……他們不是都有滋有味的?
至少有40多萬億美金“封口費”的“利益集團”要對付他們,甚至把他們發配到月球挖礦都是輕而易舉,怎么他們這些反對者各個活得瀟灑呢?
這里,我要為科學家們說一點話,甭管你愛不愛聽,那就是我的肺腑之言。
雖然科學界也有極少數害群之馬,但并不能由此否認整個群體。我們不能因為發現數學張老師闖紅燈,就認為全世界的老師都是壞人。就我親身之接觸,絕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可敬的,也是無私的敦厚人士。可以這樣說:
科學家群體的智慧、邏輯、判斷、知識、經驗、道德、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皆在普通人之上,更遠遠在這些居心叵測的自媒體之上。普通民眾想到的可能性,科學家早就想到,而且思慮的更深遠。普通民眾的擔心,科學家會更加擔心,而且提前很多年就開始擔心。科學家不僅是擔心,而且早就開始了實踐檢驗。為什么主流科學界幾十年來都沒有否認過轉基因呢?
我不信他們都被“收買”了。
最后,我還要說說“小孟子”,它在2015年就被德國企業拜耳收購,而轉基因并不是拜耳的主要業務。世界上早就沒有“小孟子”了。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