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蘿卜干(腌制蘿卜干)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每年秋季,如皋農民幾乎家家都有一件必做的大事:種蘿卜——腌蘿卜干。
蘿卜于8、9月間播種,經過一番細心耕耘,撒上蘿卜籽。一場秋雨后,蘿卜苗露出了嫩百思特網芽,田地像鋪了一層綠地毯,一畦連著一畦。十月下旬蘿卜開始成熟。家家農戶門前都是綠油油的蘿卜田,在和煦的秋風中起伏、閃動,飄來微微清香。
十一月里,農民就開始“起蘿卜”,也就是拔蘿卜。別小看這一、二分自留地,由于精耕細作,每戶人家最多可收獲1000多斤蘿卜。“起”出來的蘿卜要先削去莖葉和尾巴,再經過洗、切、曬、腌、再曬等一系列程序,才成為蘿卜干。
洗、切、曬是一鼓作氣完成的。曬的用具就是蘆柴密密編成的墊子。這種墊子用凳子擱起來,通風透氣,蘿卜放在上面很容易干。最重要的是物色切蘿卜的人,因為蘿卜多,又必須在短時間內切好,還要大小均勻,一家人力顯然不夠,都是采取互助形式。
此時此刻聽見到處都是“篤!篤!篤!”的刀板聲,此起彼伏,真像美妙的交響樂。一人配一桶一刀一板。切蘿卜是個精細活兒,每一個蘿卜都要切成桔片大小,大的蘿卜要六七刀,小的也要三四刀。具體地說,一個蘿卜先從中間剖開,然后將兩半分別切。熟練的人蘿卜從中間剖開后,只見刀光劍影,叭叭叭幾下就解決了,甚至手百思特網都不靠在蘿卜上,不一會兒,一桶就滿了,大小均勻,而且還能邊切邊說笑。
曬蘿卜其實只要在蘆柴墊子上把蘿卜片翻翻就行了。最好是大晴天,兩個百思特網太陽就行。曬過的蘿卜初步收縮了一些,水分還不少。這時就開始腌,將蘿卜片放進大缸,每放一批,撒點鹽,大約是按100斤加1斤鹽算,然后穿上膠鞋,在上面踏。二三天后“翻缸”,把缸里的蘿卜干從上到下翻一遍,再踏。又過二三日,蘿卜干滲出鹵水,有時很多,甚至溢出表面以上,這時就用鐵叉叉到的蘆柴墊子上吹干,至此蘿卜干就腌好了。
每當我在超市里買一包真空包裝的蘿卜干或甜條,吃來吃去,有甜的、辣的、酸的,有南方產的,有北方產的,也有本地的,但都不如過去吃的如皋蘿卜干的香、甜、脆,單吃或者炒菜配料都可口極了。
如皋的蘿卜干大小均勻,飽滿,淡黃色,很誘人,稍帶咸氣,又甜又脆,汁香味濃,很符合食品色香味俱全的要求,怪不得如皋蘿卜干名揚國內外。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