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交配(人類和貓科動物有何不同)
獅子是少見的春夏秋冬都可以發情,一天24小時都可以交配的動物,這點和人類很像。一頭雄獅一天可以交配上百次,一生交配次數在10000-15000次之間,堪稱動物繁殖界的勞動模范。
一頭母獅一旦發情,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所有的母獅一起發情,這群娘們為了懷上小獅子,不停地要交配,可把雄獅累壞了!據吃飽了撐著的研究者統計,母獅平均需要交配300次才能夠受孕。每次交配完之后,歇息片刻,雄獅馬上又趴到母獅的背上,只需30秒左右雄獅便射精,而后再歇息片刻,等待下一次交配,如此反復。
奇怪的是,人類只需交配數次便可懷孕,獅子為什么要交配300次才能夠懷孕?獅子屬于貓科動物,和人類不一樣,它們都屬于誘發排卵。雌性只有受到特定的刺激才會排卵,這種刺激一般來自于交配,而且刺激必須足夠強烈,母獅才會排卵。因此,雄獅必須反復交配,把母獅伺候得好好的,才有機會繁殖后代。
雄獅的陰莖上長滿了倒刺,其目的也是為了給予母獅足夠強烈的刺激。貓科動物玩的都是這個套路,不信,回家注意觀察下小貓咪的陰莖。當雄獅的陰莖往回拔出的時候,倒刺扎進母獅的陰道里,可想而知,非常疼!母獅一疼就會回身給雄獅一巴掌,雄獅交配時需要咬住母獅的后脖子也是為了自保,這個又可以參照下公貓和母貓的交配。
貓科動物交配的時間大多是幾秒,最多幾十秒,這也合理。它們長滿倒刺的陰莖要是交配幾個小時,那不是要了雌性的命!
雄獅為何能夠一天交配上百次?雄獅沒有藥,卻有陰莖骨!陰莖骨是個好東西,它藏身于雄獅的陰莖之中,幫助雄獅快速勃起。如果雄獅和人類一樣是依靠海綿體充血的液壓系統,斷斷是不可能一天交配上百次的。而且陰莖骨也可以給予母獅更多的刺激。真是什么樣的排卵方式,配什么樣的操作工具。
獅子交配次數多是因為誘發排卵機制,而雄獅的陰莖骨和倒刺又為誘發排卵機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獅子采用誘發排卵機制而不是像人類一樣的自主性排卵,對于野生動物來說,誘發排卵至少兩方面的好處。
第一,大多數野生動物,尤其是貓科動物,平時都是獨來獨往,只有到了發情的時候,才會聚到一起交配。雌性動物若是每個月排卵,而身邊卻沒有雄性動物,勢必造成浪費。誘發排卵機制,為雌性動物節約了大量的體力和能量。非洲雄獅雖然是群居的貓科動物,但遠古時期它們也是獨居的,誘發排卵的機制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第二,誘發排卵對父本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數量驚人的交配次數,對雄獅的身體條件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當交配進行到一半就體力不支的雄獅,就會被其它體力好的雄獅截胡。這在無形中篩選出了優秀的雄獅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毫無疑問,人類采用的自發性排卵機制,女性朋友每個月準時打卡的大姨媽就是證據。
相比于獅子的誘發排卵,顯然自發排卵機制更適合人類。因為人類是群居的,需要交配的時候就能夠找到對象,不像貓科動物那樣可能方圓幾十公里只有它一只喵。
此外,直立行走為人類帶來諸多便利,卻導致盆骨變窄,出現了生育困難,百思特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采取了早產的措施。趁著嬰兒還未發育成熟就把它生出來,動物出生后不就百思特網能站立行走甚至奔跑,而人類不行,因為我們都是早產兒。早產造成的結果就是,女人無法像雌性貓科動物一樣,獨立撫育后代,男人也需要參與其中。因而人類保持著長期穩定的配偶關系。女人再也不需要用誘發排卵來考驗男人,百思特網沒得選了。
再說,男人也沒有像獅子一樣的陰莖骨進行一天上百次的交配,也沒有像獅子一樣的倒刺來給予足夠的刺激。假如早期有誘發排卵的女性人類,也早就把自己玩滅絕了。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