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耶律羽之(契丹貴族耶律羽之大墓被盜)

                    耶律羽之(契丹貴族耶律羽之大墓被盜)

                    面對著地下數不盡的財富寶藏,歷史上盜墓行為屢禁不止,一批批地盜墓者前仆后繼,鋌而走險。1992年7月,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地裂縫山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國地盜墓大案,當考古人員接到舉報趕到現場時,已經是2個月后。

                    這是一座遼代早期貴族墓,墓主人是大遼王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地堂弟耶律羽之。耶律羽之原本在東丹國輔佐耶律倍,但在耶律阿保機死后的皇位之爭中,耶律德光在遼應天后述律平的扶持下成功繼承皇位,身為長子的耶律倍選擇投靠大唐王朝,所以,在耶律倍投靠唐王朝之后,耶律羽之便是遼王朝東丹國的實際統治者,也因此他的墓葬規格非常高,陪葬品十分豐富。

                    墓中出土的龍形飾件

                    耶律羽之墓,遼早期

                    地點: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的裂縫山

                    發掘時間:1992年

                    “鎏金鏨花銀把杯”

                    “海東青”鎏金銅飾片

                    耶律羽之墓所處的位置叫裂縫山,也叫裂山,《遼史》中也有記載。圍繞著這座山有幾百座遼契丹墓葬,就在山頂上,還有當時的祭壇遺址。由于遼國滅后,金人曾對契丹貴族墓進行大肆破壞,所以,現今這些墓葬的地面建筑大多蕩然無存,許多地下墓葬也遭到嚴重的破壞。但耶律羽之墓在當時幸運地躲過了劫難。

                    整座墓葬為磚石結構,全長32.5米,深10.2米,由墓道、門庭、墓門、甬道、東耳室、西耳室和主室組成。 其中,東耳室存放墓主人生前的用品,西耳室存放馬具。

                    墓門上彩繪武士立像

                    墓主人及其夫人尸骨所在的主墓室呈長方形,進深4.3米、寬4.06米、高4.05米,裝飾考究,整個主室墻壁全部用綠色琉璃磚營建,地面上的琉璃磚帶有精美紋飾百思特網。

                    在主墓室的東部、北部分別有琉璃磚尸床,尸床上分別罩著柏木制小帳,上施桐漆,加以人物、動物形象的彩繪。小帳彩繪中最精彩的是一組樂隊彩繪,按幅排列于壁板正面,每幅繪一人,以紅彩勾勒花邊外框,內施白地作畫,幅長42.5、寬22厘米,共十幅。樂師皆男性,身著袍服,各持策、排簫、琵琶、莖鎮、手鼓、腰鼓等樂器。

                    當考古人員進入墓室時,他們敏銳的察覺到墓室內缺少馬具,只有馬具殘件,根據這條線索,最終當地民警成功抓獲盜墓主謀4人,成功繳回馬具在內的大部分文物。

                    但據盜墓賊交代他們花了兩個月才將這座墓挖開,百思特網先是盜走了西耳室的馬具,準備下次再來盜走主室的陪葬品,但當他們再次返回墓室時,主墓室內就僅剩幾件金銀器了。原來,偶然經過此處的牧羊人發現了這處墓葬,就順手牽羊了,墓中的大部分金銀器都是被牧羊人盜走的。不久,附近的村民也陸陸續續進入墓室內尋寶。

                    “萬歲臺金花銀硯盒”

                    “金花銀渣斗”

                    陪葬品中的40多件金銀器包含粟特文化的連珠紋,突厥文化的折肩罐,古印度文化摩羯紋,當然還有中原文化的元素,反映了契丹文化的開放與多元。

                    當考古工作者趕到此處時,除了在盜墓賊眼中值錢的金銀器被盜,墓室內墓主人一年四季的衣物盡皆被毀,墓室內、地面上,到處是絲織品殘片,一片狼藉,令人扼腕。

                    仙鹿圖案的織物,仙鹿頭頂以靈芝做裝飾,口銜著飄逸的絲帶,身上還有梅花的斑點。

                    唯一一件完整的絲織物由考古學家蓋之庸在一戶農家院墻上發現,當時這件袍子就搭在農戶的院墻上晾曬,蓋之庸一眼便識別出這是一件古人遺物。這是一件妝花織物,以五色的緞紋緯二重作底,先織出團窠,在用拈金線和拈銀線在團窠內織出圖案,有著濃郁的唐代風格。

                    除了被追回的金銀器、被毀壞的絲織品,墓室內保留了數件完整的瓷器。這些瓷器主要來自4個窯口,定窯、越窯、耀州窯、邢窯,其中一件定窯“穿帶白瓷瓶”造型模仿自草原文化的金銀器,體量大,釉色瑩潤潔白,更有一種簡潔樸素的美。

                    “穿帶白瓷瓶”

                    “提梁百思特網雞冠壺”

                    雞冠壺是遼代瓷器中最有特色的瓷器之一,這一器型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因壺上部有雞冠狀的提系而得名。因為其形狀很像皮囊,因此也稱“皮囊壺”,最著名的當屬陜西西安南郊的唐代何家村窖藏“舞馬銜杯皮囊壺”。

                    契丹有書禁,禁止圖書出口,遼末金人又將遼文獻燒毀,所以,關于遼早期的文獻很少。目前發現的遼代早期墓葬也很有限。耶律羽之墓的發現為研究遼代早期風物提供了較為全面的物質資料。1992年,耶律羽之墓的考古發掘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418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4月14日 15:50
                  下一篇 2021年4月14日 15:50

                  相關推薦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