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唐朝平陽公主(娘子關因她命名,大唐平陽公主傳奇)

                    唐朝平陽公主(娘子關因她命名,大唐平陽公主傳奇)

                    中國歷史上,封號“平陽”的公主有很多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漢朝的平陽長公主,漢武帝劉徹的同胞長姐,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她的府中出了兩個大人物:姐姐衛子夫成為武帝皇后,在位38年;弟弟衛青則是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大將軍,也是平陽公主的第三任丈夫。

                    說起唐朝的公主,那更強人輩出,令世人津津樂道。有放蕩不羈、謀反作亂的高陽公主;有野心勃勃、權傾天下的太平公主;還有飛揚跋扈、喪失人倫的安樂公主……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唐平陽公主,不論是相比同封號的公主,還是相比本家的公主,都是默默無聞的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幾乎被后人遺忘在歷史的角落里。

                    史書對女子,向來是不太友好。《舊唐書》尚且有五百字的平陽公主列傳,到了《新唐書》公主列傳里,縮減到百思特網三百字,簡略帶過。

                    但是,這位僅僅活了33歲(大概年齡)的平陽公主,卻有著無比傳奇又輝煌的一生。

                    她不僅像漢朝的平陽公主一樣,有個英勇善戰的丈夫,而且自己也特別能打。

                    平陽公主在父兄揭竿起義、浴血奮戰的時候,沒有袖手旁觀,更沒有躲在閨房中提心吊膽,而是單槍匹馬地拉起一支隊伍,勇敢地上陣殺敵。

                    有人這樣說:“大唐的江山,一半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打下的,另一半是平陽公主打下的。”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平陽公主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女中豪杰、巾幗英雄。

                    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平陽公主的丈夫柴紹位列其中,而平陽公主的赫赫戰功,絲毫不在丈夫之下。《舊唐書》記載,大唐立國之初,李淵對平陽公主的評價是:“公主功參佐命,有克定之勛”,確定了平陽公主開國功臣的地位。

                    01、有其母,必有其女

                    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和太穆皇后竇氏的第三個孩子,她的生年和名字史書都沒有記載,時人稱她為李三娘,或是李娘子。后世的武俠小說家、影視劇編劇們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李秀寧。

                    李家是門閥世族。

                    北魏末年,李淵的祖父李虎追隨宇文泰建立了西魏,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

                    李家、宇文家,還有后來建立隋朝楊家,在這個時期強勢崛起,成為大權在握的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也被稱為“關隴集團”。

                    這個集團不僅在軍事上結成同盟,還在婚姻上連成紐帶。

                    李淵娶了鮮卑望族、隋定州總管竇毅的女兒竇氏,竇氏生三子一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李三娘),都是人中龍鳳,為李唐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位竇氏,因為身處權力的中心,從小就有敏銳的政治頭腦。竇氏的母親,也就是平陽公主的外祖母是北周朝的公主、武帝宇文邕的姐姐,宇文邕特別喜歡這個外甥女,竇氏從小就被舅舅養在宮中,寵愛倍加。

                    當時北周朝還沒有統一,宇文邕要依靠東突厥的支持,娶了東突厥的公主,但是這種政治聯姻完全沒有感情基礎,宇文邕對突厥公主極為冷淡。

                    這些都沒有逃過五歲的小女孩的眼睛,竇氏找了一個機會勸舅舅:“我國尚未安定,況且突厥很強大,希望您控制自己的情感安撫皇后,來爭取突厥與我國合縱,那么江南、關東就不會阻礙我國了。”

                    宇文邕大為驚訝,采納了外甥女的意見。

                    北周大象三年,公元581年百思特網,楊堅篡奪了北周政權,大肆屠殺宇文家族。竇氏痛哭大喊:恨我不是男兒,無法拯救舅家的災難。

                    竇氏具有的膽識和血性,不僅遺傳給了她的三個兒子,也遺傳給了女兒平陽公主。

                    孩子們從小經常聽母親竇氏訴說家史,每每說起家族因為楊堅而受到的滅頂之災,竇氏就悲憤異常,痛不欲生。

                    也許是被母親的國恨家仇所感染,也許是平陽公主本身就流淌著英勇無畏的鮮卑血液,她無比痛恨又看不起篡位的楊氏。

                    平陽公主自小“不愛紅妝愛武裝”,絲毫不顧忌自己是女子,和兄弟們一樣在練兵場摸爬滾打,只可惜自己,不能像男子一樣馳騁沙場。

                    平陽公主16歲(大約年齡)的遠嫁帝都長安,丈夫柴紹出生將門,少年時便以“矯捷有勇力”而聞名,成為隋煬帝長子的千牛備身(陪伴)。

                    02、組建軍隊,為父兄助力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煬帝楊廣沉醉在江都的鶯歌燕舞之中。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楊廣都如鴕鳥一般屏蔽了這些消息。

                    隋失其鹿,群雄竟逐。

                    楊玄感、李密等各路英雄紛紛浮出歷史水面,迫不及待地稱王稱帝。

                    在四方英豪中,李淵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盡顯王者的風范。

                    天時,就是李淵起兵的時機正好,早了不行,最先起兵的被當成出頭鳥,立刻就被打死了,比如楊玄感。晚一點也不行,晚了地盤就被別人瓜分了。

                    地利,就是李淵占據著晉陽,最先得到了太原這塊寶地。大業十二年,李淵被楊廣提升為太原留守。

                    人和,這點是最重要的。李淵不僅有三個驍勇善戰的兒子,還有裴寂、劉文靜這樣的謀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和李淵父子懷有同樣理想,勢必掃滅群雄、一統海內的,還有一個人,她就是李家三小姐,平陽公主。

                    李淵起兵前夕,寫信給在長安的女婿柴紹,召他前來共舉義旗。柴紹很是為難,要帶著妻子一起走吧,肯定會引起朝廷懷疑,丟下妻子又不放心,平陽公主卻不假思索地說:“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為計矣。"(《舊唐書》)

                    夫君你盡管前去,我一個婦人,躲起來容易的很,你不要擔心。

                    當時平陽公主多大呢,不過二十左右,在這生死關頭,竟然如此冷靜,可見她內心的強大。

                    平陽公主孤身一人,她不但沒有畏畏縮縮地躲起來,反而做了令世人都瞠目結舌的事情:起兵。

                    她第一時間趕到了鄠縣,柴紹的老家,變賣了所有的家產,然后開始招兵買馬、招降納叛。

                    此時,長安附近有很多支起兵隊伍,其中勢力最強的有兩支,一支是平陽公主的叔叔李神通和長安俠士史萬寶帶領的一萬多人;另一支西域人何潘仁為首的三萬余部眾。幾百、幾千的小股勢力遍地都是。

                    平陽公主非常冷靜地分析了形式:李神通是自己的叔叔,自己人;小股的力量先不管他;迫在眉睫的就是收編何潘仁。

                    平陽公主派家童馬三寶去游說何潘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后,終于將何潘仁說服,歸順了平陽公主。

                    何潘仁歸順以后,小股的軍事力量也紛紛倒戈,全都投到了公主的麾下。

                    接下來,平陽公主迅速部署作戰計劃,先在夫君的家鄉鄠縣建立了大本營,然后將長安附近的州縣一一攻破。

                    此時,仍然有效忠隋朝的志士,他們誓死保衛長安,并不斷向平陽公主發動進攻,但都以失敗告終。

                    平陽公主的部隊在長安周邊,一路艱苦鏖戰、攻城略地、勢如破竹。

                    平陽治軍嚴明,所到之處對百姓秋毫未范,一時間威名遠揚,越來越多的勇士投到了她的義旗之下。史書上曾描寫平陽公主的英姿:“首戴稚尾,身環獸甲,腰系七星寶劍,足踏三寸蠻靴”。

                    李淵絕對想不到,他的利劍還未指向關中,女兒就已經在隋王朝的心臟上狠狠插上了一刀。

                    平陽公主之所以得到眾多豪杰的支持,當然與她的身份是分不開的。她的父親唐國公李淵威名遠揚,投奔了她,就等于投奔了李淵。但是,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女子,能有如此膽識和決斷能力,絕對是不可多得的。

                    想想看,在一個亂世,來投奔平陽公主的,都是些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不排除有忠義之士,但更多的是一些亡命之徒,雞鳴狗盜之輩。比如有個人叫丘行恭,竟然吃過人的心肝,是何等的兇惡?即使平陽公主有超群的智慧,過人的膽識,與這樣一群人為伍,也是不容易的,同時,也是很危險的。

                    當時,在與何潘仁聯合時,處于安全考慮,家童馬三寶就率領100個護衛不離平陽公主左右。(“潘仁入謁,馬三寶以百兵為主衛。”《新唐書馬三寶傳》)。

                    平陽公主很快就擁有了近七萬的大軍,聚集了一大批英雄豪杰。因為當時老百姓稱平陽公主為“李娘子”,所以平陽公主率領的這支軍隊就被稱為“娘子軍”。

                    現今娘子軍被泛指由女子組成的軍隊或團體,其實和歷史上最初的娘子軍意義是有區別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娘子軍,指的是平陽公主的這支反隋的義軍,除了統帥是女子,屬下幾乎都是男人。

                    03、娘子關因她而更名

                    平陽公主在關中捷報頻傳,讓李淵喜出望外。李淵渡黃河之后,讓柴紹、李世民各率精銳部隊北上與平陽公主會師。

                    在總攻長安之前,李淵授予平陽公主和柴紹“各置幕府”的權力,就是夫妻倆都擁有自己的嫡系部隊。李三娘的嫡系部隊就是“娘子軍”,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有正式番號的“娘子軍。”

                    會師以后,平陽公主成為李淵的得力干將,平陽公主被李淵派遣鎮守葦澤關。葦澤關是一座著名的關隘,位于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脈,因為平陽公主率領娘子軍再此駐扎,因此改名叫“娘子關”。

                    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平陽公主受此重任,一是李淵對其信賴,同時也說明了平陽公主的確是大唐超女,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

                    李家的血液中仿佛天生流淌著戰爭天才的基因,李建成如此,李世民如此,平陽公主亦是如此。

                    李世民轉戰渭北,平陽公主從自己的部隊中抽取一萬精兵增援,雖然李世民號稱戰爭奇才,但是和平陽公主并肩作戰,無疑是如虎添翼。

                    公元618年秋,李淵攻入長安,大唐建國。平陽公主正式受封,平陽的意義有二,一是柴紹的封地“平陽”,二是因為平陽公主的軍功,平陽諧音“平煬”,意思為鏟除楊廣。

                    《舊唐書》記載,因平陽公主有軍功,李淵對她倍加寵愛,每有賞賜,總是多于其他的公主。

                    此后史書對平陽公主便沒有任何記錄。

                    不過根據史書的蛛絲馬跡,我們也可以做三點大概的推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平陽公主沒有居功自傲、爭名奪利,而是默默地做著自己分內的事情。

                    其次,大唐建國,李淵只是拿下半個關中,他的四周都還是敵人。依照平陽公主的個性和能力,她一定不會收起自己的鋒芒,退出戰場的,平陽公主一定還在繼續帶兵馳騁沙場,南北征戰。

                    由此,又可推斷,平陽公主的死因,極有可能是戰死沙場,或者是舊傷復發導致死亡。

                    武德六年,623年,平陽公主去世,史書才又重重地記上一筆,李淵特別命令“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按將軍的葬儀舉行葬禮,并追封謚號“平陽昭公主”。

                    對此,有人向皇帝提出異議,認為女人不可以軍禮下葬。李淵說:“公主身披鎧甲,沖鋒陷陣,你們男人又有幾人能做到,憑什么不配鼓吹?”

                    明朝的王世貞路過娘子關時,概況萬千,寫下一首詩《娘子關偶成》:

                    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關前高義旗。

                    今日關頭成獨笑,可無巾幗贈男兒。

                    平陽公主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的以“軍禮”下葬的女子,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死后有謚號的公主。

                    然而,中國歷史對女性而言是不公平的。

                    縱觀歷史,女性能夠挑戰封建權威,越過千難萬險,出現在歷史聚光燈下的寥寥無幾,比如,呂后,武則天,慈禧等。

                    在男權百思特網社會,即使上天賜予你才華,你也很難有施展的舞臺。如平陽公主這般有勇有謀,統帥千軍萬馬,為大唐建國立下不世之功的奇女子,史官們對她依然是惜墨如金,史書更是一再刪減,她璀璨無比的一生只能在文字外悄悄綻放凋零,最終,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422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4月14日 15:44
                  下一篇 2021年4月14日 15:45

                  相關推薦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