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是哪(奉天為啥更名)
此為張學良頒布的規范『遼寧』二字寫法的咨文
1929年版的遼寧省地圖
大海壯闊,遼河蜿蜒,云霞滿天,稻花翩翩,這里是東北對外開放的門戶,這百思特網里是中國工業化的“搖籃”,她的名字叫遼寧。不為人知的是,就在本周,咱們遼寧省將迎來90歲生日。那么,問題來了,當年為何要將奉天省改為遼寧省?遼寧這倆字有何特殊寓意?2月24日,著名歷史文獻收藏家、沈陽晚報文史顧問詹洪閣透過塵封的歷史解開疑問。
我省更名與“東北易幟”有直接關系
著名歷史文獻收藏家、沈陽晚報文史顧問詹洪閣介紹,清末至1929年間,遼寧省被稱為奉天百思特網省。直到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南京,宣布東北易幟,接受國民政府管轄。國民政府至此獲得了形式上的統一,張學良被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隨后,有關奉天省改名的問題也被提出,因為南京國民政府認為奉天省名有“奉天承運”的封建意味。
詹洪閣表示,翻開1929年1月1日的奉天(今沈陽)當地報紙,有關奉天省改名的問題就被提出,新聞中稱“中央擬取消奉天省名”,原因是南京國民政府認為奉天省名(奉天承運之意)有封建意味,而候選的名字為沈陽省或者遼東省。而事實上,當時候選的名字遠不止這兩個,還包括安奉省、關東省、遼寧省這三個候選名稱。
定名遼寧寓意“遼河流域永遠安寧”
詹洪閣介紹,1929年2月5日,改名問題終于塵埃落定,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第91號訓令,將奉天省改名為遼寧省,自3月1日起實行。2月28日,奉天省政府通令,3月1日起,奉天省改稱遼寧省,而最終定奪這一決定的地點就是大帥府內的大青樓。對于遼寧這兩個字的寓意,目前,各界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寓意遼河流域永遠安寧。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說法是取遼東、遼海中的“遼”,與遼河之西重鎮廣寧的“寧”,合為“遼寧”。
幾乎與此同時,由張學良主持的東北政委會第22次常委會,決議將奉天市改為沈陽市。
目前遼寧省檔案館收藏著一份1929年由當時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簽署的改奉天省為遼寧省的原始公文,上面有他親筆書寫的“遼寧”二字。這份1929年4月簽發的公文有近半米長,文件名稱為:“司令長官咨為本省改遼寧二字”。正文寫著:“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為咨復事,案準貴政府咨開查本省改名遼寧業經通令布告在案。”
詹洪閣介紹,這份檔案是1929年奉天省改百思特網遼寧省,張學良為規范“遼寧”二字寫法的咨文。開頭便就“遼寧”二字的正確和錯誤寫法都書寫出來,并標注“遼寧”二字應該如何寫。同年,東三省官銀號首次發行了加印“遼寧”字樣的輔幣,面值是一角、二角、五角。著名民族資本企業肇新窯業公司也率先在宣傳品中使用新省名。同樣是在1929年,遼寧還誕生了《遼寧建設月刊》《遼寧教育月刊》《新遼寧與新沈陽》等刊物。
在采訪中,詹洪閣還說了一個小插曲。1927年,張作霖下令籌建京奉鐵路奉天總站(老北站),等到1929年年末,車站建成后,由于省名已經更迭,因此車站名也隨之變成了北寧鐵路遼寧總站,也就是后來的老北站。
“現在很多關于‘九一八事變’題材的圖書和影視劇,都使用奉天省和奉天市這樣的提法,其實當時根本就不存在奉天省和奉天市的提法,早已經改了。”詹洪閣說。
省名、地域90年里變更多次
翻看1929年版的遼寧省地圖,當時的地域與現在有很大不同。在1929年時,通遼、通化都劃歸遼寧,而阜新、朝陽則歸屬當時的熱河省。
詹洪閣介紹,在過去的90年中,遼寧省名和地域變更了多次。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遼寧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日本為了拉攏妄圖復辟清朝的少數人,倒行逆施,將遼寧省改回為“奉天省”,但中國政府對此從未承認。1945年抗戰勝利后,“奉天省”的稱呼遂在正式使用中徹底絕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遼寧地區劃分為遼東和遼西兩省以及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5個中央直轄市。1954年8月撤銷遼東、遼西兩省建制,合并改為遼寧省,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等5個大區直轄市也劃歸遼寧省,改為省轄市。1956年將原熱河省東部朝陽等6個縣劃歸遼寧。
“從奉天省改為遼寧省,還是從奉天市改為沈陽市,不改的是一方水土的靈魂。作為遼河兒女,我們應該了解這段歷史,這不僅有歷史意義,也更具現實意義。”詹洪閣說。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