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學總結(三年級數學教學總結)
三年級是連接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橋梁和紐帶,學生能否很好地完成這個過渡關鍵在于教師的把握。小學三年級是是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百思特網剛剛進入乘除法的學習階段,這時候我們就要知道哪里是重點,對癥下藥,這樣才能為以后打下牢固的基礎。遵循教學規律,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提高三年級教育教學質量不會再是難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主要知識點:
1、混合運算
在混合運算的順序中,沒有括號的,應該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2、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時,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站在物體的哪一面,看到的就是百思特網物體的哪一面。觀察物體的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
3、周長
首先了解周長是什么?周長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是長加寬的2倍,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乘以4。然后能夠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體會數學的樂趣。
4、年月日
一年有12個月,大月有7個(1、3、5、7、8、10、12),小月有4個(4、6、9、11),2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平年一年365天,閏年一年366天。
5、加減乘除的應用
主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將加減乘除的運算運用到實際應用題中,聯系實際,培養、提高學生的百思特網興趣,比如:家里每月用電量,汽車里程表,結余等的應用。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培養、提高學生注意力
三年級學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
2、創設游戲情境,提高興趣
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的思維特點,設置游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3、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例如:在教乘數是中間有0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知識,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準備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在講解時,教師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
4、多鞏固和加強練習
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時針指在2、3之間,分針指在11”時,是2時55分還是3時55分出現了不同意見,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手中鐘表模型分組討論、探索,最終得出了統一答案。
三年級數學精選練習題:
1、四邊形有()條邊,()個角。
2、一只枕套長6分米,寬4分米,它的周長是()分米。
3、50-4=11-2=53-3=60-8=80-7=32-4=
4、73+5 50-45 36+819 45+84 80-68
5、375+25=90-36=540=568=
6、一只枕套長6分米,寬4分米,如果在它的四周鑲上花邊,至少需要( )分米的花邊。
7、繞著一個邊長為500米的正方形人工湖走一圈,走的路程是( )米,合( )千米。
8、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9、0.85公頃=( )平方米 0.56平方千米=( )公頃
10、一輛自行車409元,可以看作大約()元,也可以看作大約()元。
11、一年級有318人,可以看作大約()人,二年級有294人,可以看作大約()人。兩個年級一共大約有()人。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