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絲馬跡里的馬(蛛絲馬跡中的馬是什么動物)
最近悟空問答問突灶螽的比較多,有人甚至以為自己發現了新物種......當然也沒啥奇怪,就像本磚家第一次見到蝶角蛉時,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妄想。
這就是突灶螽,學名Diestrammena japonica,直翅目駝螽科(也有叫穴螽科的)。這個駝字還是比較傳神的,突灶螽的“背部”隆起,確實有點駝。跟它的短粗身材相比,六肢特別的長,關節及脛節還生有棘刺,怎么看怎么別扭。
此物并非稀少的物種,只是通常藏匿于隱秘的所在,不大在明處活動。過去農村的灶臺處時常見之,故又名“灶馬”,即“蛛絲馬跡”之馬也。以“灶馬”對“蜘蛛”非常妥當,如若理解成普通的馬就不合拍了。
一般情況下,直翅目昆蟲是大體無害的,如螞蚱蝗蟲蟋蟀等;但這東西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見之則心中悚然。上文第一張照片是我強忍著惶恐拍下來的,但在悟空問答發問的題主居然敢“上手”,而且還好整以暇地拍照上傳,本磚家表示十分欽佩。
我自己明確知曉,突灶螽是非常低調且愛好和平的昆蟲,對它的恐懼是非理性的。這里面一定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我猜這與人固有的恐懼心理相關。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6個月大的嬰兒在看到蜘蛛和蛇類照片時就會感到緊張,可見這種百思特網恐懼是演化賦予的本能(欲知詳情,請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
應該是突灶螽的獨特形象讓我不自覺地聯想到了蜘蛛。身短,腿長,確實神似蜘蛛,比如上圖中的棒絡新婦(Nephila clavata L.,蛛形目圓蛛科),也是這種丑陋形象。并不是所有的大長腿都會令人賞心悅目,更突出的是蚰蜒......
這可能是褐條蚰蜒,學名不給了,因為確實不知道。百思特網蚰蜒才是我厭惡的東西,蜘蛛駝螽之流都得靠邊站。然而,民間博物學者的積習占了上風,我還是用顫抖的雙手端起相機拍照留念。
赤鏈蛇,學名Lycodon rufozonatus,游蛇科鏈蛇屬
和蜘蛛相同,人類對于蛇的恐懼也是與生俱來的。在這一點上我拍違背了祖訓,我偏偏不怕蛇。當然并非生來如此,很小的時候看見蛇也是麻爪兒。直到有一天,在上學路上碰到一條被打的半死不活的小蛇,我斗膽用塑料紙包起來“褻玩焉”,這中間的過程大體上就像老虎遇到了“黔之驢”:
......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百思特網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
蛇沒法“蹄之”,只能奮起咬人,但用手捏住頸部就完全無憂了。“技止此耳”,從此以后對蛇的恐懼就消失了。但對于蜘蛛蚰蜒之類,包括完全無辜的“灶馬”,我估計能厭惡一輩子。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