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高屋建瓴典故)
建:瀽,覆水;瓴:盛水的瓶子。在屋頂上將瓶子里的水倒下來。比喻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不可阻擋。語出《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百思特網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勢易也。建音蹇。”(按,“蹇”通“瀽”,倒水;潑水。一說:瓴,仰瓦,即瓦溝;建讀本音。)韓信為漢高祖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結果卻反被其害。韓信被害的經過是這樣:漢高祖六年,有人向劉邦告發韓信謀反。劉邦遂召集大臣商討。謀士陳平認為韓信智勇雙全,不可用武,只能智取。于是,劉邦按照陳平的主張,聲稱要巡游云夢,在陳縣大會諸侯,其用意是乘韓信前來迎接圣駕之機,將其擒拿。韓信果然中計被捕。有個叫田肯的前來祝賀,他對劉邦說:“大王今日捉住韓信,除了一大百思特網隱患,又占據了形勢險要的關中,擁有廣大土地,兵眾將多,比其他地方強過百倍。
我看一旦對諸侯用兵,就像從高高的屋頂上,把水從瓦溝里倒下來一樣一瀉無阻。”劉邦聽了這番百思特網恭維話,心里樂不可支。宋曾極《天門山》詩:“高屋建瓴無計取,二梁剛把當崤函。”劉伯承《千里躍進大別山》:“毛主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導革命戰爭中所表現的那種非凡英明和偉大氣魄,是史無前例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