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數據調查及分析)
就業吧發布2020湖南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疫情下近8成大學生通過網絡找工作;
仍有4成應屆畢業生待業;
84%不能接受月工資5000元以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穩定就業作為重要目標,明確提出,要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同時,報告亦提到,加強對重點群體就業的支持,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874萬人,不僅規模最大,而且相比2019年增加40萬人,增幅是2012年以來的最大值。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再加上突發的疫情,使國內很多行業遭遇沉重打擊,同時加重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 為及時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就業狀況,為政府決策和高校就業提供更豐富有效的信息,中人社傳媒旗下就業吧于5月25日-6月3日發起了一項大范圍的網絡問卷調查活動。 本次調查包括省內外50余所高職院校及相關行業人員,共回收有效問卷2605份。調查不僅追蹤了畢業生的畢業去向、工作滿意度、專業對口度、薪酬等情況,且對畢業生的升學、出國、創業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是對2020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統計分析節選。
“慢就業”者增多,4成應屆畢業生未找到工作
調查顯示,今年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中,高達77.7%的畢業生選擇“入市”就業。相較往年,選擇繼續學習或者創業的學生比例出現回落,兩者比例都不足2%。選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考試的比例為3.7%,較往年有所增多。
關于畢業生目前的狀態,37.7%的受訪者已找到工作,40%的受訪者正在求職。在沒有找到工作的受訪者中,22%的人表示想找一個工資高、事情少、離家近的工作太難;38%的人認為自己有能力,但是找不到想要的工作;40%的人選擇了“慢就業”,即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
對比受訪者的學歷發現,高職/大專學歷的受訪者未找到工作的比例最高,為51.24%。相反,學歷高的畢業生已找到工作的比例更高,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受訪者已找到工作的比例最高,達62.5%;超5成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受訪者已找到工作;近5成本科受訪者的工作已有著落。不同專業之間的已就業比例、未就業比例差異不大。醫學、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找到工作的受訪者較多,藝術學、管理學、工學、哲學暫未找到工作的受訪者較多。
調查顯示,總的來說,目前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漸趨明朗,近4成受訪者已找到工作,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還有4成受訪者暫未找到工作。結合當前就業形勢,建議仍未就業的畢業生盡早樹立職業理想,形成相對明確的職業規劃,這樣未來的發展才會更順暢。
疫情導致普遍的畢業擔憂和煩惱
最后一學期既是畢業生查缺補漏的寶貴時機,也是進行畢業論文及簡歷設計的關鍵時期。然而,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了畢業生的學習與寫作計劃,也對其畢業安排和實踐帶來了較大挑戰和難度,進而讓他們普遍對今年的就業形勢感到擔憂。
調查顯示,74%的畢業生認為,疫情影響到了學習和求職計劃;64.1%的人對就業感到擔憂和煩惱,表示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只有22.3%的畢業生對就業感到滿意或者認為正常。
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上,不同學歷的受訪者間差異化明顯。博士生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碩士生和本科生,專科生的滿意度最低。此外,學校類型之間也存在差異: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原211”(包括“原985”)高校,再次是一般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滿意度最低。
調查顯示,疫情對畢業生學習帶來的影響涉及眾多方面,應在國家相關部門指導下,依靠學校、老師和畢業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來克服。對學校來說,需要摸查畢業生的論文完成情況以及遇到的具體困難,提供針對性線上服務,并對受疫情影響而難以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適當延遲答辯與畢業時間。對畢業生而言,建議在擇業上可以將目光投向一些新興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少的行業及因疫情而產生新發展機遇的行業,避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
超8成大學生覺得線上找工作靠譜
相比有些萎靡的線下招聘,以網絡為主要渠道的線上招聘則顯得頗為熱鬧。受疫情影響,超過85%的大學生求職由線下轉為線上。
從大學生求職途徑的選擇看,有54.4%的畢業生通過關注湖南人才網求職,有40.6%的通過關注BOSS直聘求職,18.2%通過關注智聯招聘求職;有16.6%關注就業吧求職,15.5%通過關注湘就業求職,49.8%的人認為線上招聘活動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有幫助,其中分別有33.4%、27%、24.7%、53.3%、27.9%的受訪者,通過“百企送萬崗就業吧”“職等你來就業同行”“湖南省醫藥衛生云招聘”“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第七屆大中城市招聘”等線上活動投送求職簡歷。
線上招聘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時空限制。受疫情影響,部分面試官也采取了居家辦公模式,線上面試這種形式可以讓5到8名處于不同空間的面試官同時面試一位求職者。
調查顯示,網絡招聘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和完善,以其方便快捷、招聘求職成本實惠、招聘無區域限制、招聘信息量大、招聘效果佳等優點,已經越來越受到企業和求職者尤其是高校畢業生的青睞。
95后更青睞教育工作,8成想去國企
調查顯示,在2020年高校畢業生從事和打算從事的職業中,教學人員位居榜首;其次是行政辦公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經濟業務人員、公務員、文學藝術、科研人員、IT從業人員、金融業務人員、新聞出版、法律專業人員。與90后相比,95后畢業生從事教育、行政辦公、企業管理的人更多。而與一線城市相比,95后畢業生從事金融服務、新聞出版、法律的人較少。
調查發現,除了跨國公司,80.2%的人想去國有百思特網企業、44.7&的人想去上市公司,行業遍及計算機、電子技術、快速消費品、生物制藥和房地產等各個領域。此外,發展迅速的民營龍頭企業日漸成為畢業生們求職的新寵,選擇民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們并不看重“工作穩定”,而更看重職業發展機會。
總體來看,大中型企業一般知名度較高,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或者已進入成熟穩定期,能夠提供較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相對完善的培訓體系,因此較受求職者歡迎,從而競爭壓力較大。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因在知名度、穩定性等方面不及大中型企業,職位競爭壓力相對較小。1000人以上規模的超大型企業一方面由于職位已經相當飽和,穩定性較高,競爭壓力高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由于求職者擔心應聘成功率低而放棄,從而造成競爭壓力較小。
超半數愿意留在長沙工作
為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留在湖南就業創業,近年來我省多地出臺了就業、創業、戶籍、安居、人才等一系列就業利好政策措施。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并未改變高校畢業生對湖南的喜愛,被訪的大學生中,超過6以上愿意留(來)湘工作。從畢業生選擇百思特網的就業地區看,有52.4%的大學生選擇留在長沙工作,有9.3%的選擇長沙以外湖南省內的其他區域工作;有17.3%選擇北上廣深工作;有20.8%選擇東南沿海城市工作。
調查數據反映,不管是外省就業還是留在湖南找工作,“機會”和“發展”是本屆畢業生選擇工作地點的關鍵。在就業意愿上,畢業生最看重的前三項指標為“個人發展機會”“職業興趣”“工作地點”,最不看重的是“父母意愿”和“專業對口”。不難看出,畢業生更多關注自身發展,對于“鐵飯碗”并不十分看重。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北上廣深及東南沿海城市工作生活壓力增大,限房限車等政策不斷施壓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愿意留在本地工作。許多求職者不再盲目地選擇大城市,而是轉向經濟發展形勢較好、發展空間大的新一線或者二線城市,如長沙、岳陽、株洲等地,由此也帶來了這些城市職位競爭壓力的上升。
84%不能接受月工資5000元以下
收入是反映就業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在本次調查中,由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起薪進行了估計。
從調查統計看,在期望工資方面,選擇月薪5000~8000元的大學生最多,所占比重為56.3%。月薪8000~10000元和10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別為10.4%和8.1%,選擇月薪5000元以下的占比只有16%。
然而,根據相關方面最新公布的市場薪酬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應屆畢業生的實際薪資平均值為5429元,超半數的畢業生實際薪資在6000元以下,這說明理想與現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應屆畢業生對薪酬待遇的要求普遍較高,但平均期望月薪和實際月薪相差百思特網較大。這一方面說明,應屆畢業生對自己的能力水平十分自信,初闖職場信心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說明,應屆畢業生對社會收入結構缺乏客觀的認識,對企業創造價值以及盈利能力也缺乏全面認知,導致對自身的價值評估高于企業評估水平。對此,建議應屆畢業生調整好心態,正確看待目標與實際的落差,通過持續學習和奮斗實現職場進階。
建議實施就業分類指導精準化服務
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大部分人的工作與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調查看,約74%的學生認為疫情對就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其中大部分認為疫情對就業影響是暫時和有限的,從長遠看,對就業形勢持謹慎或樂觀的態度。
面對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的影響,42.3%的大學生表示對政府部門近期出臺的各項就業優惠政策不清楚。60%的大學生希望獲取多渠道就業信息,43%的人表示便捷的在線求職或面試通道更重要;23.6%的受訪者希望與企業面對面交流;39.7%的人希望得到求職方法面試技巧輔導;31.6%的人表示需要就業創業政策支持等。
在最希望得到哪些支持和幫助方面,大部分受訪者,希望建立就業政策咨詢一網通平臺。對國家、地方政府發布的就業政策進行匯總,便于在線查詢,避免不同平臺使用帶來的重復信息。同時能及時了解政策及招聘崗位信息,減少因不了解政策及招聘信息錯過就業機會,最大程度發揮政策作用;咨詢機構及時對就業政策的發布與變更進行宣傳及詳細解讀,同時,加大對畢業生就業需求的了解,精準制定培訓教程和進行政策宣傳工作。
此外,還有不少大學生建議實施就業分類指導精準化服務。高校應建立就業分類指導數據庫,加強分析研判,細化分類畢業生就業意向,落實“一人一策”精準指導、精準幫扶,重點關注特殊群體就業幫扶工作。加強對所有畢業生的服務保障,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將其戶口和檔案在學校保留時間延長。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