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的來歷(爆竹的前世今生)
據說鞭炮起源,自古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很久以前,每年農歷除夕的晚上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吃人和家禽家畜。人們就用爆竹產生的巨大聲音,來驅趕這種猛獸。
這種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民間風俗,是不是應該用一紙文件來禁止,值得商榷。當我們看到燃放鞭炮時,對環境、安全等帶來的不利影響時,應該采取在一定范圍內控制和減少其產生的危害,而不應采取一概取剔的方式。
我們常說中華文明的傳承,不僅僅局限在那些傳統道德,文明禮儀,國粹文化的繼承上,民間民俗文百思特網化作為百姓口口相傳,長期認同認可的百思特網民間習俗,同樣也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
其實,過年既應該是闔家團圓,享受天倫,也應該有過年百思特網熟悉的味道,過年的傳承。小時后經常被大人領著放鞭炮,長大了自己有膽量后,獨自燃放,成年后又領著自己的后輩去燃放。這種體會帶著童趣的回味,往事的回憶,親人的思念。而一聲聲鞭炮的響起,又恰恰是體現這些過年味道的重要媒介和載體。
在全面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今年,有些城市適當的放開燃放爆竹的禁令,這是我們國家對民聲、民意的關心和關注。
相信今后,人們又會在過年鞭炮聲的祝福中,重拾回過年的感覺,重燃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