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嫪毐是怎么死的)
時光一去不復返,回望歷史,千載悠悠過,宮闕萬間做了土,王侯將相也不過史書上一個名字,他們的一生最終不過留在了后世評說里,嫪毐就是這樣一個人。說到嫪毐,就不得不提到趙姬,呂不韋,以及嬴政,這群人的糾葛無需多言,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他們的牽連早已經家喻戶曉,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嫪毐的另一面。
在史書里,對于嫪毐最經典又全面的介紹當屬《史記呂不韋列傳》,后世對嫪毐的了解,甚至是影視劇改變,也大多以此為藍本,但是,真實歷史上的嫪毐卻極有可能不是司馬遷筆下所描繪的那樣——呂不韋讓他扮成雜耍藝人表演節目,用生殖器挑著一個小桐木輪子行走,以勾引太后,然后假扮宦官進宮,和太后生了兩個兒子,儼然秦王“假父”,甚至打算干掉贏政,讓自己的兒子當秦王。
首先,關于嫪毐和呂不韋,趙姬,嬴政的一系列記載,司馬遷很有可能采用的是聽取世人流言改編的,由于當時太多人對秦始皇不滿,加上司馬遷對于秦暴政的抨擊,所以在記載與秦始皇有關的一切時候,司馬遷并沒有完全還百思特網原史實,因為在《史記》之前的《戰國策》,都沒有半點蛛絲馬跡記載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或者是嫪毐擁有特異的能力,試問,列國對于秦的暴政從不口下留情,如果真如司馬遷所寫,為何不見記載?
其百思特網次,《史記》中關于嫪毐的最后結局是,嫪毐被擒后,處以車裂之刑,夷三族,他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被人裝到袋子里撲殺。但1975年考古出土的云夢秦簡記載的是,嫪毐兵敗,參與叛亂的屬百思特網臣二十人被斬首,并車裂示眾,滅其宗。其他追隨嫪毐的人都被嚴厲處置,連同家人一道發配蜀郡,嫪毐本人也流放到那里,直到十二年后,嫪毐才死去。
種種跡象表明,司馬遷的記載并不是完全符合史實的,那么,真正歷史上的嫪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筆者認為,他是一個在嬴政與呂不韋的政治較量中的犧牲品。
嫪毐在歷史上的真名是什么,已經沒有人能知道了,“嫪姓無行,故曰嫪毐”——這是秦國官方給他的定義,也是他出現在史書里的名字的由來。我們能夠知道的,就是他應該是出身于貴族,原因有二:
第一,在戰國時期,貴族有姓,一般平民沒有姓;
第二,他能夠接近太后,輔佐太后處理朝政,甚至代替太后發聲。作為貴族的他,一直以來深受嬴政的提拔或者說縱容,在嬴政的計劃里,他是作為一枚棋子與與呂不韋角逐權力場,而 嫪毐本身也有一定的能力,畢竟他是與呂不韋過招的人。
公元前239年,太后把嫪毐封為長信侯,山陽地和河西太原郡成為其封地,嫪毐一舉成為戰國時地盤最大的封君,他的權勢慢慢發展到與呂不韋不相上下,他與呂不韋鷸蚌相爭,一年后,嬴政行冠禮,幕后少年成為臺前君王,不久之后,有人告發嫪毐穢亂宮闈,贏政馬上下令徹查,坐收漁翁之利。
而后來的事情,我們從云夢秦簡里,已經知道了嫪毐的結局,通過結局,也能夠推斷出,在嬴政下令徹查后,嫪毐大概是懷著孤注一擲的心態,先發制人,偽造秦王與太后印信,領著僮仆門客和少數受騙的軍隊發動政變,最終失敗的過程。
嫪毐的一生,說到底也是悲劇,他作為棋子被嬴政玩弄于股掌之間,最終成為了帝王權利游戲里的炮灰,在史書里遺臭萬年,真實歷史上的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已經沒有人愿意再去了解了,或許,千年之前的嫪毐,也曾經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有過凌云之志,說過豪邁之語,只是這些,最后在史書里了無痕跡。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