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是什么意思(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介紹)
什么是“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呢?
首先讓大家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
“楓橋經驗”
“楓橋經驗”的誕生
“楓橋經驗”誕生于1963年,當時全國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試點。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為此,1963年毛澤東同志就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由此成為全國一個膾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典范。
“楓橋經驗”的目標
楓橋經驗依靠群眾,積極預防化解矛盾,做到了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成為新時期維護社會穩定的寶貴經驗。
新時代“楓橋經驗”
2013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緊緊扭住做好群眾工作這條主線,把“楓橋經驗 ”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最基層單位,集打擊、防控、管理、服務為一體,是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力量,是保一方平安的綜合性戰斗實體。只有每個派出所轄區平安,才能積小安為大安,變平安為長安。
今年3月,公安部印發 《關于全國公安機關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意見》,進一步部署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國公安機關開花結果、落地生根。
此次公安部印發的《意見》,針對公安機關如何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堅持黨建統領、強化基層所隊戰斗堡壘作用,堅持群眾路線、創新新時代群眾工作,堅持源頭治理、切實做到“矛盾不上交”,堅持以防為主、切實做到“平安不出事”,深化改革創新、切實做到“服務不缺位”,大力加強以派出所為重點的基層基礎建設以及全面加強對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統籌推動等7個方面提出了若干措施。
《意見》明確——
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好黨的群眾路線,堅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統籌社會資源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積極構建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工作機制,百思特網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提高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要積極適應新時代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變化,更加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新媒體,建立健全方便群眾、暢通民意、溝通互動的網上群眾工作平臺。
要圍繞110接處警、日常執法執勤、信訪辦理、窗口服務等群眾工作主題,將群眾工作能力培養納入民警教育培訓規劃,不斷提高民警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
《意見》強調——
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命力所在,要把加強新時代群眾工作作為各警種、各部門的重要任務,與民警日常工作結合起來,與接待每一次來訪、調解每一起糾紛、偵辦每一起案件等結合起來,不斷創新警務實踐,著力打造警民良性互動的平安共同體。
要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動,組織社區網格員、治安志愿百思特網者、樓棟長等人員開展警治聯勤、聯戶聯防、聯村聯防、鄰里守望等多種形式的“平安守護”行動,構筑全覆蓋、無縫隙巡邏防控網絡。
要堅持源頭治理,切實做到“矛盾不上交”。常態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大力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治理。
要堅持以防為主,切實做到“平安不出事”,扎實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開展系列平安活動。
要深化改革創新,切實做到“服務不缺位”,真正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讓基層多減負。
要大力加強以派出所為重點的基層基礎建設,科學優化勤務運行,夯實社區警務,創新服務群眾機制,夯實警務保障,以滿足服務群眾和實戰需要。
《意見》要求——
各地公安機關要全面加強對堅持發展百思特網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統籌推動,在堅持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始終保持“楓橋經驗”與時代同步、與未來同行,當好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主力軍、排頭兵。
要強化組織領導、強化示范引領,著力打造一批立得起、叫得響、過得硬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讓“楓橋經驗”全面開花結果,再煥強大生機活力。
要強化宣傳發動,引導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治安防范工作,不斷提升社會治安治理水平,全力做好新形勢下維護社會穩定、保一方平安的各項工作。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