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心得(我教研究性學習的體會)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科學與技術迅猛發展,信息的增長和更新速度前所未有。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和日新月異的世界,最重要的已不是盡可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而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具有應用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獲取知識過程中不斷激發各種潛能。正是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幫助同學們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方法,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應運而生。去年,我也擔當起這門課的教學。下面就是我在教學中運用到的一些方法,與同行們一起探討切磋,以期拋磚引玉。
我以教材為依托,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對每一章節認真做好課件,使同學們熱愛這門功課,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探索研究。我的具體作法是:
1、學生提問。講第一章課題,確定第一節課題的來源時,我要同學們大膽提問。對能回答出的,現場予以回答;不能回答的,留待以后去探尋。同時要求形成一個習慣,每個同學每個星期至少提三個問題,不能與以前的相同,也不能抄寫,每月檢查一次,每組同學把自己的問題曬一曬,看誰的問題提得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同學們提的問題提得非常好,比如:"怎樣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問題","校服設計之我見"等,出人意外。同學們的興趣得到了提高
2、學生選題。選定課題時,根據選題原則,我要同學們對一課題進行修改,同學們非常主動,修改得非常好。比如"關于假貨問題的思考",他們就改為"對牛奶假貨的思考及解決辦法的探討",因為當時恰巧是牛奶含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時。但是,同學們的選題有的課題大而空泛,如有的學生初選課題"核能的研制"就缺少研究條件,還有的選題是"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等等。這樣,我便對他們進行引導,要選擇切合實際、有研究條件的課題,否則就可能無法研究下去。
3、學生審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教同學們選好課題,寫好開題報告,我就如何寫課題研究方案給學生進行專題輔導,使學生通過課題方案的書寫,理清課題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預期成果。實際上制定方案的過程即審視課題的過程。比如,我們以"認識我們的校園"、"衡東的母親河—洣水"為題做了兩個課件,啟發同學們就這兩個課題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提出了一百多個問題,選取的課題越來越好,探討越來越廣泛,寫的開題報告也非常好。
4、學生問卷。在教問卷調查時,我先教問卷調查的方法,如何科學編制調查問卷,怎樣合理選取調查對象、發放問卷開展調查。我要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課題編調查問卷。同學們積極討論,效果也比較理想。
5、學生訪談。為了教同學們做好訪談調查,我在教完相應內容后,讓同學們看一些電視臺的有名的訪談,如《魯豫有約》之姚明的成長,朱軍的《藝術人生》之訪談劉德華等,既提高了同學們的興趣,又教會了他們的訪談方法,寓教于樂。
6、學生結題。在獲得研究成果后,我教同學們要研究好報告題目,報告要有摘要、引言、關鍵詞。研究過程要如實的記載,結果要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語句要通順,不能有錯別字和語病,等等。
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作為一門新課程,是重大的教育教學改革。要上好這門課程,達到本課程的教學目的,非常不容易。可以說,這門課程本身就是一個尚待研究的課題,還有待行家深入研究,以形成體系。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