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讀后感(高爾基《童年》讀后感)想想讀完高爾基的《童年》已經一段時間。每當想起他(小說以第一人稱寫作)那凄涼、憂傷及悲慘的童年,不禁一陣陣心酸,心頭頓時泛起一波波惆悵與無奈。
時間推移至沙皇俄國統治時期,百姓民不聊生,疾苦難耐,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內心嚴重扭曲。貧民窟中長大的高爾基從小就經歷生活帶來的不幸與苦難,垂髫之年喪父,跟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面對外祖父的暴力,母親的冷淡,后又因母親不堪外祖父逼婚而選擇逃避,棄他而去,留下他在夾縫中生存。但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克服重重困難,勇往直前。不幸中的萬幸,他有一個心地善良、仁愛醇厚、寬以待人,樂觀向上的外祖母,積極影響和鼓舞著他,在他最艱難絕望、落寞消沉之時,給予最大的幫助與關愛。讓他幼小的心靈免受生活污穢的玷污。
寫到此,心中又生感慨。高爾基的童年如此疾苦、悲慘,然而苦難沒能打垮他,沒能讓他隨波逐流,而是越挫越勇,向著僅存一絲希望的光明砥礪前行。
反觀現在的我們,從小生長在蜜罐中,只知道生活是甜甜的,卻不知甜蜜背后隱藏的苦澀;只看到成功人士的光鮮亮麗,卻不知他們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只想到自己將來要考上名牌大學,卻沒想想當下如何努力才會夢想成真。把一切想的太容易,卻不知陽光總在風雨后。想要看到雨后的彩虹,必然歷經風雨的洗禮。然而磨難呢?挫折呢?這些本該由我們經歷的事情,卻被父母“無情”的包攬。結果呢?讓我們失去了自立和自理的能力,跌倒后爬起來的勇氣。面對挫折,我們好似溫室中的雛雞,弱不禁風。更有甚者,心理承受力極差,遭受挫折及打擊后,走向極端,在人生最美的季節凋殘。
對比高爾基和我們的童年,不難悟出一個道理:磨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沒有挫折的人生必將先甘后苦,挫折和磨難使我們成長,讓我們進步。我們要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迎難而上,只有在挫折中才能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經歷了磨難的人,將不會畏懼任何困難的挑戰,從容面對漫長的人生。當我們長大后,回首過往,定會發現,原來磨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想對天下所有父母說:“學會放手,讓我們經歷挫折和磨難。就像羽翼未豐的小鳥,終要學會獨自面對世界,在陌生而又廣闊的天空展翅翱翔。”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