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還記得小時候,水塘里、河邊上,到處都是水葫蘆的蹤影,它們大片蔓延,遮蓋了小河的一半,怎么清理都清不干凈,仿佛是什么東西都阻止不了它們的生長。
但是現在,再回到小時候玩耍的河邊,水里的水葫蘆好像沒有了,很多水域中,水葫蘆已經不見蹤影了。
為什么曾經在國內很多地方泛濫的水葫蘆,現如今變得少見了?
水葫蘆,學名鳳眼藍,水浮蓮,屬于百合目,雨久花科,鳳眼藍屬的一種,為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生物。
水葫蘆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植物,對我國來說,這就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南、華中、華東等地區的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水葫蘆的名字由來,也是因為它的外形像葫蘆,在它的根與葉之間,有一個像葫蘆一樣的大氣泡,它們的根直接浮在水中,也有淺水區域的,根生在淤泥中。
高度在30-50厘米左右,莖部短,繁殖方式可為無性繁殖,幼枝和母枝分離之后,能夠繁殖為新的植株,繁殖能力非常旺盛。
水葫蘆的花為多棱喇叭狀,非常鮮艷漂亮,葉片為翠綠色,讓人喜歡。
1884年,水葫蘆作為觀賞植物被帶到美國的一個園藝博覽會上,為了表達對鳳眼蓮的喜愛,人們還為它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鳳眼蓮開始了它的滿世界繁衍生根之旅。
1901年,鳳眼蓮作為花卉,來到了中國的土地上,在這里,它擁有了一個優美的中文名字:鳳眼蓮。
剛開始,人們對它美麗但絕不嬌貴的樣子,那是贊不絕口,它們不但在花盆中長得非常旺盛,而且如果被遺棄在野外,照樣能長得非常旺盛。
到了五六十年代,那時候,物質匱乏,糧食短缺,于是人們將目光投向了這種好養活、繁殖快的美麗植物,嘗試著用它們來飼養牲畜。
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鳳眼蓮再一次被推廣,當然這次不是作為花卉,而是作為豬禽飼料。
也正是因為這一段歷史,人們給了它一個更加通俗易記并流傳更廣的名字——水葫蘆。
而且,人們還發現,水葫蘆能夠吸收水體中的重金屬,那時候,我國很多地方水質較差,如此“寶貝”,更是深得人們喜愛。
就算水葫蘆有好看的外表,也掩蓋不了它們的“罪行”,就是因為太好活,它被列為了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水葫蘆的繁殖能力可謂驚人,依靠強大的無性繁殖能力,一株水葫蘆只需要6天時間,就可以將自己的生長面積擴展一倍,只需要8個月時間,一株水葫蘆可以繁衍成60萬株的群體。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