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中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在半夜有人在路上敲鑼,然后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燭!”,這其實是古代的更夫在打更,告知人們時間,一個夜晚有五更,分為開班、三次交班和收班,兩更之間的時間大概為2.4小時。
那么百姓們都是怎么區分當前更夫打的是幾更天呢?接下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一更天
這一更通常稱為落更,是在晚上7:20分左右,打更的節奏為一慢一快,連續打三次,如 “咚!——咚!”,“咚!——咚!”,“咚!——咚!”。
二更天
二更是晚上9:36的時間點,打更的節奏是一下又一下,連續打多次,如“咚!咚!”。“咚!咚!”。
三更天
三更是晚上12點整的時間點,也就是第二天凌晨0點,打更的的節奏是一慢兩快,如“咚!——咚!咚!”。
四更天
四更是在晚上2:24的時間點,打更的節奏是一慢三快,如“咚——咚!咚!咚”。
五更天
五更是在晚上4:48的時間點,打更的節奏是一慢四快,如“咚——咚!咚!咚!咚!”。
打更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為大家報時的方式,這種方式是需要人力的,所以會有更夫這個職業,更夫一般用馬燈、銅鑼、棒子等來當作打更工具,需要風雨無阻的在夜間走街串巷,為大家報時的,同時都是在夜間出沒,夜黑風高,所以也是一種辛苦的高危職業,隨著科技的慢慢發展,鐘表等的出現,更夫這種職業也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的視野。我是煮酒議古今,歡迎大家關注一起交流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