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俗稱蟋蟀、蛐蛐。
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籬落:籬笆。
插圖作者:舒悅晨
這首小詩寫出的是一種羈旅漂泊中的鄉愁。從詩題可知,這是詩人在一個夜晚根據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寫下的一首詩。
從“客”字,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此時正客居他鄉,是一位游子身份。而游子永遠是跟思歸聯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秋風四起的季節。詩人聽到蕭瑟的秋風正吹打著枯黃的梧桐葉,好像是特意給他送來這樣凄寒的秋聲。寒風吹過江面,也吹動了這個客居他鄉的游子的愁緒。西晉文學家張翰曾經就因為突然見到秋風吹起,而想念起了家中的鱸魚、菰菜,立馬拋棄功名利祿,辭歸故里,是魏晉名士的一個典型代表。當然詩人沒有張翰的瀟灑和勇氣,但見到秋風而想家的情緒不減張翰。所以他用了一個“動”字來描述自己的感受,秋風搖蕩起了自己的鄉愁。后兩句以一幅充滿童趣,且溫暖無比的畫面來反襯詩人自己內心的孤寂與凄寒。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詩人看到屋外的籬笆下閃著一盞明亮的燈,他知道那一定是孩子們在捉蛐蛐。孩童捉蛐蛐象征著童年的美好記憶,童年的美好記憶多半是留存在故鄉里,童年就是與家有關的故事。詩人見到這一幕,對家的思念又進一步加劇。
家永遠是我們失意時療治傷痛的港灣,也永遠是我們生命困頓時想到的歸處。人生漫漫路,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試圖努力離開故鄉,走向遠方時,請記得偶爾回回頭。故鄉不是羈絆,故鄉是一顆蒼老的靈魂,你的背影雖遠去,她卻永遠占據著你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