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么是愛情?而持續擁有愛,和愛一個人的本質又究竟是什么?
對愛的理解,不同年代,不同階段的人,或許解讀的含義都是不同的,相對愛的理解,似乎在影視或文學作品解讀下愛是沒有理由的,或許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個轉身,就能定情覺得他(她)就是自己一輩子要守候的人,而且人往往很容易把愛的本質,與愛情的本質混為一談,認為是一碼事,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作家,導演,文學家的眼中心里,愛是唯美而藝術的,而按照生理來解讀,說穿了,就是激素的效應。
依照人本能的生理結構來說,人體存在一種叫做苯氨基丙酸的化學物質,男女走在一起的時候,身體上會產生一種激素,體內的“苯氨基丙酸”就會增加分泌,讓我們情緒高漲,產生一種喜悅快樂興奮的感覺。當濃度不斷增加,兩人同時受到這種激素的影響,感情就會變得更濃,這種狀態和關系,會給人一種非常神奇的感受,而我們也將其定義為“愛情”。
所以將感情科學系統化,那不僅僅是愛,主要由激素變化而引發的感受。但人體代謝循環不可能持續在一個狀態下,當我們對愛人越來越熟悉,就會失去這種激情,很難再讓物質有太大的改變和增加,因此會對愛人的感情有所不同。
周迅主演的電影《女人不壞》當中,提到過男女之間產生愛情的來源是一種叫費洛蒙的信息素,似乎也從另一種直觀角度體現了生理對愛感受的無心牽引。
但與此同時,也從另一個真實角度詮釋了,味道的重要性,味道不僅僅是體味,也不單純只是物種身上的荷爾蒙,還有精神的契合,彼此的吸引,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相互滿足。
所以藝術的展示,和本能的需求被各種親密的舉動和甜言蜜語偷梁換柱后,就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覺得自己掉進了愛情的陷阱。
在交往過程中,很多親密迎合的態度舉動,無非就是為了得到二字,滿足的大多是以欲望為核心,而持久愛上一個人,單純的荷爾蒙是無法保障的,更是靠顏值身材所不能長久牽引的。
我們剛剛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時會莫名感動幸福與滿足,這就是《親密關系》里所指的“月暈階段”,那代表的是近乎不實的光彩,使人無法準確看清楚本真的東西,熱戀期我們也是一樣的,不斷夸大對方的美好,也完全享受對方的呵護,選擇性忽視了對方身上的不足和缺點,我們看彼此都是那樣的美好,卻很難有人去真正看清楚本質和真相究竟是什么,不經意間抱有著太多不切實際的夢想期待。
而到了第二階段的“幻滅期”期望后的失望,就會期待通過改造達成自己的預期和目的。然而也是在這個時候,可能我們的感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轉折甚至情變,我們發現愛錯了人,我們覺得愛的窒息壓抑,從而有人抗戰到底,也有人選擇逃離。
持久愛的本質就是得到缺失性的滿足,我們沒有任何人是因為對方本身的優秀而產生持久的愛慕,所有的欣賞,都含帶著一些回饋心理,和評估成分,簡單來說,就因為那個人的優秀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多,可能是好的生活,可能是更高的眼界,當然也可能只是漂亮的臉蛋良好的基因,總之沒有人單純是欣賞你的好,而是因為你的好可以給自己帶來什么東西。
愛的本質是付出與收獲間的平衡關系,沒有人會只喜歡付出,卻從不計較或從不希望得到回饋。
愛情是“好感”,“親密”、“陪伴”、“承諾”但持續的愛則需要的是一種負擔和責任,真正而持久的愛是求不來的,更不是靠看守犯人一般的嚴謹能夠守得住的,那需要實實在在給予對方的價值而定。
我們持續愛一個人,或者試圖想被長久的愛,需要的不僅僅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而是要懂得在關系中創造屬于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獲取在對方心中相對應的重要性。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