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人員經常會聽到貸款核銷這個詞,究竟什么是貸款核銷呢?百度是這樣說的:貸款核銷是“呆賬貸款核銷” 的簡稱,銀行按規定將呆賬貸款或貸款損失予以核銷的一種制度。
看完這個定義,相信大家對什么是貸款核銷還是不夠了解,其實,貸款核銷是一項會計制度,實際上就是允許銀行將產生的貸款損失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進行稅前扣除。
我們也常會聽到銀行人員說稅前核銷、稅后核銷,這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稅前核銷就是指貸款損失可以在計算所得稅時進行稅前扣除。對于稅后核銷,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核銷,實際上是貸款損失不滿足損失稅前扣除的要求,會計上可以計入損失,但是稅法上不允許在計算所得稅時對這部分損失進行扣除,不允許扣除的后果就是這部分損失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說完了稅前核銷、稅后核銷,我們再來說說內核外不核。很多人認為銀行都已經將貸款核銷了,就意味著不再向借款人追索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核銷只是在賬務上銀行將貸款做損失處理了,但是在法律上銀行還是有權利對貸款進行追索的,這就是所謂的內核外不核。
因為貸款核銷的金額影響到銀行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的數額,所以我國此前都對貸款核銷要求比較嚴格,但是隨著近幾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的增加,貸款核銷的條件也逐漸放寬了。目前,銀行核銷貸款的主要依據是2017年財政部印發的《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及《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