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兩季,人們最關心的天氣就是高溫和臺風,電視天氣預報講到它們時,經常會提到副熱帶高壓帶(簡稱副高)這個詞,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梳理一下副高知識,以免聽天氣預報懵懵懂懂。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先來看看副高是什么?
首先,副高是一個水平范圍非常大的高壓帶,是一個暖性高壓。氣象上稱副高為行星尺度系統,意指其可與行星相比擬。以北半球為例,整個中緯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是它的勢力范圍,臺風也算是比較大的天氣系統,但與副高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是一個量級,而只能在其邊緣活動,并受其控制。副高不僅水平范圍大,它在垂直厚度也非常大,不像冬季的冷高壓,底層是高壓,到了高層就變成低壓,它是從低到高都是高壓,因此氣象上稱之為深厚系統。之所以稱副高是高壓帶,主要是因為它常斷裂成若干個高壓單體(由于海陸的影響),這些單體我們都稱之為副熱帶高壓(也簡稱副高),按全球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別稱為北太平洋高壓、北大西洋高壓、南太平洋高壓、南大西洋高壓和南印度洋高壓。如影響中國夏季的北太平洋高壓,其中心在北美洲西海岸,夏季時就會西伸到中國,影響,甚至控制中國中東部的大部分地區。
副熱帶高壓帶平均位置在副熱帶地區,大約是南、北緯30度附近。從1月到7月,副熱帶高壓主體呈現出向北、向西移動和強度增強的趨勢;從7月到1月,副熱帶高壓主體則有向南、向東移動和強度減弱的動向。
(吳智輝/供圖)
那么副高是如何影響中國天氣呢?副高對天氣的影響可以大致分為副高所在位置、副高西北側、副高南側來分析。
由于副高本身是個曖性高壓,加上其盛行的下沉氣流增溫效應,中心地帶(稱為脊線)天氣基本格調是晴熱干燥的,因此副高所在位置的天氣高溫少雨,如果副高穩定控制一個地區,這里就非常容易出現干旱和高溫天氣,例如中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重慶、武漢、南昌、南京是中國夏季的傳統四大“火爐”,主要原因就是那時候正好是副高脊線挺進并控制的地方。
副高西北側盛行偏南和西南暖濕氣流,是低層暖濕空氣輻合上升運動區,容易出現雷陣雨天氣,尤其是北側是西風帶,經常帶來北方較冷的空氣,與暖空氣結合更容易形成激烈的天氣,如黃河流域夏季多降水和強對流天氣就是如此。例如今年7月副高突然加強北抬,致使北方多省產生暴雨,至22日止,河北省暴雨引發洪澇,受災人口743.3萬人,因災死亡 36人、失蹤77人。
(吳智輝/供圖)
副高南側盛行偏東氣流,最重要的作用是對臺風的影響和控制。夏季是西北太平洋的臺風主要季節,臺風形成后,基本上都沿著副高南部的偏東氣流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大都在長江以南的華東、華南沿海地區登陸,并繼續沿副高邊緣氣流移動,影響我國中東部廣大地區,帶來大范圍的大風、暴雨、強對流天氣和風暴潮,出現嚴重的災害,像今年一號臺風“尼伯特”,就造成福州市83人死亡,19人失蹤。
由于副高各部分天氣明顯不同,如果副高處于常年平均位置,各地氣候正常。相反,如果副高偏于常年位置,各地氣候將出現異于常年的氣候,主要農作物必然受到嚴重災害,本來雨量多的地方變成高溫和少雨,就會出現旱災;本來雨量少的地方變成大雨磅礴,就會出現洪澇災害。另外,氣候的異常也會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此,說副熱帶高壓是中國夏季最重要的天氣系統一點也不為過。即使沒有臺風和強對流天氣影響那么激烈,但論影響范圍之大,之深刻,誰也不如它。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