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做、坐、座”講解:
“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時通用,所以使用時讓人犯難,不知該用哪個字。
作這個字,很早的時候就有,最初的含義是“起、發生”,像現在我們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氣”、“槍聲大作”中的“作”,都是“發生、興起”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跟“做”不會打架,因為“做”無此含義。
“作”和“做”,都有“從事”、“制作”、“充當”的含義,所以容易混淆。
做字,最早出現在宋、元時代。當“即使”“播弄”“做作”講。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漸漸演變成為“作”的同義詞。
習慣上,具體東西的制造一般寫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點的、書面語言色彩重一點的詞語,特別是成語里,一般都寫成‘作’,如‘作罷、作廢、作對、作怪、作亂、作價、作曲、作戰、裝模作樣、認賊作父’。
所以,區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規律是:
1) 區別的基本標準是:是否是書面語,內容抽象或書面語言色彩重的詞語,一般用“作”,成語都用“作”。
2) 做單音節動詞用,多數用“做”,少數用“作”的,其賓語內容也比較抽象。賓語是動名詞的(如:報告,調查,榜樣,處理,動員,貢獻),一般也用“作”。
3) 表身份、成績、行為等義的“作為”,用“作”。
4) 遇到沒有把握的詞,寧可寫“作”不寫“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統一。
“座”是個名詞,而“坐”是個動詞
“坐”,是指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后跟上。這是本來的意思,后來指以臀部著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墊,坐騎。或者表示乘,搭:坐車,坐船。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對著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鍋、壺等放在火上:坐鍋。
物體向后倒:房頂往后坐。
副詞——坐
空,徒然,如“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
無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則鹽必坐長十倍”;
遂,即將,如“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深,如“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煙晚,坐見漁舟兩兩歸”。
座,本義為座位,供人坐的地方,也指位置,座次。
寶座(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上座(坐位分尊卑時,最尊的坐位叫上座)。落座(坐到位置上),滿座,空座,首座,末座,樓座,茶座,專座,雅座。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