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高峰就必然會有低谷,學習也是這樣,每個人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經歷自己學習的低谷期、瓶頸期,工作亦然。
最近有點慌了,身邊的人放棄了法考,我不知道還能不能堅持下去;
感覺這些知識點需要花好多時間才能串記起來;
做的計劃一直完成不了,復習的知識一忘再忘,做過的題一錯再錯;
我對這份工作好像沒有當初的熱情了;
我好像沒有進步了,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
上面這些情況,可能我們都認同并且有的能夠感同身受。
這被叫做“瓶頸期”,是指事物在變化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進入一個艱難時期。跨過它,就能更上一層樓;反之,可能停滯不前。
其實,瓶頸期因人而異,如何度過還要靠我們自己去做。畢竟,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
每天做一點改變
面對瓶頸期,一味的迷茫、煩躁和焦慮是沒有用的,需要理性認真地分析問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點一滴的努力可能不會在一次的考試中表現出來,但只要積累,最后肯定會有成效。
其實,這些大道理我們都懂,也經常會掛在嘴邊,但是真正付諸行動的少之又少。
所以,不妨從你覺得你到了瓶頸期那天開始,每天做一點改變。
比如,今天多背一個英語單詞;多看一個財管公式;多學一個法考知識點;或者把自己的缺點記錄下來,思考有沒有改進的方向。
說到底,就是要讓自己忙起來并且循序漸進,今天比昨天強,爭取明天也比今天強。
平凡的人,遇到瓶頸期就以為自己已經到了天花板,所以放棄了成長;
而杰出的人,是永遠不滿足于現狀的人,他們相信瓶頸期是對自己的考驗,于是他們做出改變,繼續精進,永遠不停止成長。
2
沉得住氣,才能發得了力
在備考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平時復習做題的時候感覺都挺好,一到模擬或者正式考試的時候就掉鏈子。
其實,這是心態在作怪。
一個好的心態需要不斷地進行錘煉,擁有好的心態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華會計網校的論壇中,有這樣一位學員的經驗。
2019年考過了注會5科。
談到備考的時候,她說:“當我到瓶頸期的時候,自己學習狀態也不好,容易煩躁,看書容易累。”
“但是我不是要考100分,只是要考贏20%的人。報名考試的人有一半是棄考的,剩下一半的一半是沒有看完書的,所以你只要堅持看完書,已經是那25%里的了,再做做題、刷刷習題班也就是那20%里的了”。
就是這樣的心態讓她度過了一個個艱難的日子。
時間是一秒一秒地流逝,路是一步一步地走,呼吸是一呼一吸,學習也應該是這種狀態。
沉得住氣,才能發得了力。
最好的經驗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沉得住氣,把挫折當作挑戰,把瓶頸期當作階梯,一步步,慢慢來。
面對瓶頸期,如果不想安于現狀卻又不愿意改變,那么,等待你的就是被動承受的不好將來。
其實,瓶頸期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回望你走過的那些路,足以自信,它只是一次抗壓修行,一次自我突破,一次積累沉淀。
做出改變,保持心態,在該努力的時候努力,這樣才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