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即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績點通常指平均學分績點。GPA是學校判斷申請者是否具有扎實專業知識以及潛在學術能力的基礎,可以說是體現申請者學習能力的一個可量化的指標。
GPA到底重不重要?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教育發展方向及教育制度,而具體國家的不同學校也會有各自不同的院校風格,對學生的錄取要求也就不盡相同。比如英國,英國的申請就主要看兩點:本科院校背景和平均分,申請就是先拼院校再拼平均分。TOP海外本科>985>211≥普通海外本科≥普通本科(一本、二本≥三本)排名好的學校都會卡申請者的本科院校排名,過了院校背景的坎之后,就要看平均分。英國大學慣用幾等檔制來劃分學生的成績:一等成績(First Class),二等一級成績(Upper Second Class—2.1),二等二級成績(Lower Second Class—2.2),三等成績還有普通成績。而與國內本科不同的是,英國本科的及格線是40分:英國的大部分學校錄取都是有明確劃線的,就如同中國的高考錄取,因此,GPA的重要性非常大。
而美國的高等教育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制度之一,已經發展的較為完善,在錄取時會考慮學校的全面發展和特色辦學等,對于學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學生申請過程中,雖然在整體流程上是通過標化成績、語言成績、軟件背景、推薦信等來進行綜合判定。但每個學校在“人才”的理解上都有所不同,因此才會形成學校獨有的辦學風格,也因此,在篩選學生時,注重的方向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斯坦福就比較喜歡GPA高的學生,而伯克利對于GPA就沒那么看重。GPA高,我們通常有兩種含義:1.GPA能過基線(一般性的門檻是3.0+和3.5+)2.GPA為申請加分(TOP 50:3.5+,TOP 20:3.8+)美國的院校錄取對于GPA的要求基本為達到3.0,而如果是TOP院校,最低也要達到3.5。對于TOP50的院校來說,GPA3.5+就已經可以算為加分項,而TOP20的院校3.8+才能算出色。因此,如果你的GPA過了3.5,你就不太需要為自己的GPA擔心。當然,如果你想要申請獎學金,肯定是GPA越高越好了。
比如澳洲,澳洲申請是網申制度,常規大眾化的專業,比如商科、教育、工程、計算機、文科等等,基本不需要文書和推薦信一類的輔助材料。因此,申請澳洲的大學通知書,GPA就顯得尤其重要。在沒有其他申請文件加分的前提下,澳洲大學對于申請人的平均分要求,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用墨爾本大學舉個例子,墨爾本大學的錄取順序是985--211--雙非普通大學--民辦大學--合作大學。越是排在后面的,錄取分數要求就越高。常規來看,商科均分不夠85%,基本也就無緣墨大了。
總體來說,GPA就是一個敲門磚,如同GT成績一樣起到門檻的作用,達到基線,才能繼續進入下一環節,但是GPA的重要性要高于GT成績。如果你現在大一、大二,且目標院校為TOP 50院校,那GPA對你來說就很重要,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先將GPA提到3.5+。再利用剩下的時間提高自己的語言成績,最后,再提升一下自己的軟實力。而如果你已經大三、大四,且你的GPA已經成為了定數。在PS中可以更多的強調自己在學校中的排名,或者強調Major GPA來體現自己在專業課程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果兩項均不高,那么就只能從GPA的增長趨勢來談,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并通過大量的科研、實習或創業經歷等來提高自己的軟實力,來彌補GPA的不足。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