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目標管理?追本溯源,它是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管理實踐》書中最先提出的概念。他不但提出了“目標管理”,其后又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德魯克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具體來說,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從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
目標管理的意義在于通過目標的激勵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 從而保證實現總目標。其核心就是明確和重視成果的評定, 提倡個人能力的自我提高, 其特征就是以目標作為各項管理活動的指南, 并以實現目標的成果來評定其貢獻大小。
基于目標管理的定義,可以看出它的3個特點。
首先,以目標為導向,這個目標是和組織及個人的業績有關;
其次,以人為中心,這個目標是需要組織中的人參與進來,共同努力去實現的;
最后,以成果為標準,這個目標是需要結果來定量評定的,而不以過程來評定的。
那如何做好目標管理呢?它可以分為4個步驟:設定目標、目標分解、目標實施和檢查目標實施結果。下面具體展開來說。
首先,目標的設定是目標管理的關鍵。
目標定義如果出現偏差,那最終實現的目標和預期將大相徑庭。作為目標的設定者來說,他需要仔細考慮“你期望的成果是什么?”、“你要解決什么問題?”和“你要達成的結果是什么?”這三個問題。
接著根據SMART原則來對目標進行設定,即:
基于SMART原則,可以參考公式:客觀(動詞+任務)&衡量(指標KPI+目標)的方式來定義目標。舉個例子:某社區生鮮超市的目標設定——2020年11月份,提高單店坪效至1000元/天。
其次目標的分解。
一般來說,需要多人、多部門、較長時間段內共同參與完成的目標需要進行分解,從而確保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相應的小目標。同時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再放一些里程碑事件。回到上面那個生鮮超市的例子,水果小組的一個小目標是在11月第一周結束時實現坪效500元/天。
再次,目標的實施。
在完成目標的分解后,在具體進行具體的目標實施時,可以借用以下目標模型進行梳理。這可以幫助組織或者個人理清阻礙目標實現的因素、可以幫助目標實現的條件,還有利益相關者的個人特征以及后續需要做的事情。
最后,就是目標結果的檢查。
在每個關鍵時間節點都需要進行相應的目標結果檢查,只有確保每個小目標的實現,才有可能最終保證大目標精確無誤的實現。
在完成目標后,還需要相應做好復盤總結,將目標實施過程中碰到問題和解決的方案等形成書面化的資料作為組織的知識積累。
總的來說,做好目標管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一個是全員參與,共同認可;另一個是及時反饋,定時監督,及時糾偏。
前者是確保目標參與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減少內耗對目標實現的影響。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