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對方微信盜了(萬能解密微信密碼的軟件)
最近,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發生了一系列微信盜竊案件。幾名受害者向警方報告說,微信賬戶無緣無故被盜,他們的手機號碼也被更改了,另外,還轉移了錢幣的余額和綁定在銀行卡上的余額,其中涉及數千元和1萬元。
可疑微信盜竊案
接到舉報后,寧國網絡警察十分重視多起案件的一系列線索,反復進行比較和判斷,但很難找到進入點。網絡警察詢問線人是否下載了任何奇怪的應用程序,或最近打開了任何可疑鏈接。許多受害者斷然否認手機中沒有病毒跡象。
網絡警察覺得很奇怪,因為手機里沒有病毒,微信的安全機制比較完善,更改設備登錄微信需要手機驗證代碼,而對賬號的竊取就不那么容易了。從技術上講,不可能有這么聰明的盜號技術,在沒有驗證密碼的情況下盜取賬號。
網絡警察想知道是否有其他人直接拿到了受害者的手機,所以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問。經過仔細回憶,一些受害者終于想出了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未成年子女用手機上網或玩游戲。除了孩子們,其他人都無法接觸到手機。此時,案件真相的大門終于打開了,微信的賬戶被盜肯定與兒童使用手機有關。
一個隱藏陷阱的免費游戲坑
網絡警察要求受害者家中的孩子詢問,主要是他們是否在不久的將來把父母微信賬戶的密碼告訴了其他人。孩子們猶豫之后告訴了網絡警察真相。
當騙子被加為QQ的朋友時,騙子會一步一步地引誘孩子們,讓他們提供微信的賬號和密碼來登錄游戲。結果,孩子們在不擇手段的情況下,父母微信的賬號和密碼互相通知,并提供了一個手機驗證代碼。
騙子一登錄受害人的微信,就把微信帳號的綁定電話號碼改成了虛擬電話號碼,并將余額轉帳給他們的父母,即使他們發現他們的父母的手機被偷了,也不敢向他們的父母提起。結果,這些受害者認為他們的手機無緣無故地被偷了,于是就去公安機關一個接一個地報案。
目前,有關個案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必須保持警惕
最近受疫情影響,全國絕大多數學校和教育機構都采用了網絡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上傳和登錄的任務很多,為此,許多家長不得不將手機和微信的許可交給子女,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的欺詐也呈現出頻繁發生的趨勢。
上述案件主要是通過發布游戲或游戲表皮、金幣等信息的免費利益,誘使他人提供微信賬戶、密碼和驗證代碼等信息。此外,還有木馬、詐騙、現場獎勵、模擬班主任、學生作弊等大洞,等著孩子們在世界范圍內跳躍。小心!
01:12
(山西網絡警察制作反欺騙小貼士視頻)
警方提醒
兒童防欺詐意識薄弱,家長必須做好賬管理工作
不要告訴孩子重要基金帳戶的密碼
做好兒童安全教育工作。
兒童不應沉迷于網絡游戲,也不應信任網絡朋友
避免對父母和家庭造成經濟損失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人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