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結構性存款其實就是傳統存款的升級版,說白了就是一種理財產品,既然結構性存款就是一種理財產品,必然是存在一定的風險,不能做到100%的絕對安全。
按此進行推算,任何理財產品都是存在風險,只是風險大小的區別不同而已,比如貨幣基金風險小,而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風險大;所以可以肯定,銀行結構性存款是沒有絕對安全的,同樣會冒風險,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銀行結構性存款就是把客戶這筆資金分成兩部分以上,分成不同的方式吃利息,才是叫結構性。
意思就是結構性存款這筆錢并非所有的都是辦理存款,還有一小部分是用來投資其他金融產品,已經引進了金融衍生工具。
比如某客戶去銀行辦理100萬結構性存款,其中90萬用來辦理存款,還有10萬用來投資期貨或者投資期權等,而這10萬投資期貨和期權必然是有風險的,會出現虧本的現象。
這10萬元用來投資金融衍生產品出現虧損之時,這筆虧損金額難道銀行來懲罰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客戶同樣也會懲罰這個虧損。
通過上面什么是結構性存款的概念得知,結構性存款已經引進金融衍生產品就已經讓客戶承擔風險了,所以結構性存款是不是絕對安全的。
再度加上2018年銀保監會已經明確規定,打破剛需,不允許銀行發行保本理財產品;自從這個新規實施后,銀行結構性存款的風險更加大了,安全性更加低了。
結構性存款的風險到底在哪里?
銀行結構性存款的風險出現在金融衍生產品,只有金融衍生產品出現風險,才會導致結構性存款出現風險。
舉例子
比如張三在某銀行辦理100萬結構性存款,其中70萬用來辦理定期存款,年利率是4%;另外30萬用來投資期貨,想要博取更大的收益。
按此進行計算,70萬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是4%,一年利息是2.8萬元。
但假如銀行拿30萬投資期貨,出現虧損10萬元,這個10萬虧損就是客戶承擔,即使另外70萬有2.8萬元利息,實際這100萬下來,你不但沒利息收入,反而本金還倒虧了7.2萬元。
所以通過例子答案非常明顯,銀行結構性存款是存在風險的,但投資金融衍生產品出現虧損,而且虧損超過存款利息收入之時,會造成結構性存款虧本的現象,這就是結構性存款的最大風險。
銀行存款與結構性存款最大的區別就是引進金融衍生產品。
還有一個區別是銀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是受到《存款保險基金》的保障,最重要是由央媽做堅強后盾。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