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銀行業發展現狀(2021年銀行業整體經營狀況會有所好轉)

                    銀行業發展現狀(2021年銀行業整體經營狀況會有所好轉)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1日電 (魏薇)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銀行業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疫情影響下,銀行業在經營業績、業務模式、風控合規等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近日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指出,明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新方向越來越明確的情況下,2021年銀行業整體經營狀況會有所好轉,可能恢復到和實體經濟發展相匹配的狀態。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 受訪者提供

                    關于銀行2021年業績展望

                    中新經緯: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銀行業的凈利潤出現大幅收縮、凈息差收窄的狀況,你認為2021年銀行業的經營狀況是否會出現好轉?

                    曾剛:2020年受疫情影響,一方面,客觀上經濟受到沖擊,風險傳導至銀行體系,客觀上導致銀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貸款余額都在小幅上升;另一方面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今年特別強調了金融對實體經濟讓利1.5五萬億元,這當中銀行業占大頭,而且主要讓利的方式是通過貸款利率下行。

                    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之后,1年期品種下行了40BP,這帶來銀行資產端收益下行,但是銀行負債端利率的下行速度顯然不及資產端貸款利率下行的速度。

                    這些因素疊加導致銀行出現凈利潤大幅收縮的情況,這是銀行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這個讓利對實體經濟更好地應對疫情以及實體經濟后續的恢復,產生積極的作用。

                    2021年,預計全球經濟會逐步擺脫疫情影響,恢復到相對正常的狀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表現應該最為突出。在此背景下,銀行的經營環境也會好轉,一方面信用風險的壓力會減弱,但也應考慮到滯后因素的影響,以及疫情仍在持續,結構性的影響還是客觀存在,因此在壓力減輕的同時,信用風險仍然是一個重大考驗。

                    另外,隨著“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發布,現在已經明確了方向,下一步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很多重要領域,如產業金融、科創金融、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會為銀行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明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新方向越來越明確的情況下,2021年銀行業整體經營狀況會有所好轉,可能恢復到和實體經濟發展相匹配的狀態。

                    中新經緯:2020年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落實減費讓利、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你認為2021年銀行業的不良風險是否會集中釋放?銀行業應該如何應對?

                    曾剛:2020年銀行執行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這本身并不是掩蓋風險,而是把風險推后,在此過程中會化解風險。因為不少企業在短期資金周轉上有壓力,延期還本付息后,中長期可能會恢復還款能力,變為相對正常的貸款,實際上銀行的風險降低。前幾天國常會召開,將延期還本的政策再往后延長,即在市場化、法治化的基礎上,由銀行和企業自主決定,銀行可以把有長期發展潛力的企業篩選出來,繼續支持。

                    當然,在化解風險的過程中,也可能一些企業確實難以為繼,風險還是要暴露出來,但并不會集中釋放風險。在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恢復良好的情況下,實體經濟逐漸回暖,風險本身在減弱,同時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再度延長,以及中小微企業再貸款支持計劃的延續,中長期內企業能逐漸恢復,風險也會進一步化解,相信不會出現太大風險集中釋放的壓力。

                    在應對措施方面,銀行首先應該考慮政策延續性,在市場化、法治化的基礎上,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第二,應強化自身風險抵御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上升。

                    2021年銀行資本補充的壓力相對較大,要應對風險和加大貸款發放力度,就面臨著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同時,2020年12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今年可能會出臺附加監管細則,銀行也面臨著監管標準提高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

                    此外,商業銀行要加快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去年其實已經在加快不良資產的處置,預計銀行系統2020年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4萬億元左右,2021年可能會更多。在此背景下,銀行也要加大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率,拓展多元化的資產處理途徑,尤其是中小銀行。

                    中新經緯: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銀行信貸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投放,你認為2021年銀行的信貸政策是否會收緊?

                    曾剛:明年的信貸政策應該不會收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要維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不急轉彎,這是非常明確的。因為一方面疫情的影響還未完全消退,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中國經濟雖然恢復的比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結構上未必是優化的,所以下一步還要夯實基礎,真正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還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政策是不能短期內出現轉向,盡管中長期來看,應對疫情的政策始終會退出,但我認為應該是漸進的、緩慢的退出。

                    談銀行業數字化轉型

                    中新經緯:受疫情影響,數字化轉型成了銀行業討論的熱點話題,你認為在2021年應該如何進一步推動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曾剛:疫情加快了數字化的進程,銀行也要適應數字化變化的方向,尤其是提升線上場景的運營能力。同時,也要考慮到監管環境的變化,過去,銀行在數字端進行了很多創新,包括資產端和負債端,比如互聯網存款和貸款等產品層出不窮。

                    2021年,金融科技的監管環境變化可能給銀行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新的監管環境下,金融科技公司的現有業務可能會受到影響,并調整業務模式,一些場景和數據的壟斷或許會被打破,這也會給銀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在數字化發展浪潮中,中小銀行相對大型銀行而言面臨的困難更多,主要有幾方面:一是投入方面的能力受限,由于數字化投入成本非常高,單個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體量小,盈利能力有限,制約其投入數字化的成本;二是金融科技需要大量人才儲備,中小銀行在人才儲備上還有較大差距;三是組織管理文化方面,銀行并不是科技開發型企業,在銀行內部進行科技創新時,它的文化和激勵約束機制、薪酬機制恐怕都不適應,所以大型銀行更愿意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企業文化的獨立性和薪酬管理方面進行探索。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小銀行沒有機會,中小銀行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首先要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方向,選擇符合自身的數字化路徑,比如大行是以自身開發為主,外部合作為輔,中小行可能要以外部合作為主,內部開發為輔;其次要尋找中小銀行的優勢,尤其是近來火熱探討的場景金融,一些當地的場景中,中小銀行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如何根據自身的客戶特點構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線上線下場景,也是中小銀行數字化中值得探索的方向。

                    談場景金融

                    中新經緯:近年來比較火的一個詞是場景金融,有一個說法叫“無場景不金融”,但在今年教育貸、租金貸、醫美貸等場景金融出現了風險事件,一些銀行也因此“踩雷”,你認為銀行應該從中吸取哪些教訓?

                    曾剛:不能因為場景金融出現了風險事件就否定了場景金融。早年,銀行在B端場景金融方面,曾推出了供應鏈金融,也出現過很多風險。這些問題并不是出在場景本身,任何場景都會有風險,尤其集中在一個產業時,產業有它的成長周期,這個過程當中都會有風險。場景金融的好處是可以依托場景獲得更多數據,進行相應的風控管理,缺點就是具有系統性風險,如果場景本身出現了風險,金融條線的場景金融會出現風險。

                    并不是因為存在風險,就不做這個場景了。因為場景本身有自身的特點,比如煤炭鋼鐵行業在下行周期中,是不是不做這個場景了?顯然不應該。

                    但從銀行的角度,不能一味地迷信場景,我認為應該強化對場景本身的風險分析,對整個行業未來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如果場景已經出現風險點,出現不可持續的問題,那么銀行需要進行預警,縮小貸款規模,逐步退出。

                    場景金融的風險把控要做好幾方面,一是業務本身的合規性,要符合各個業務流程,產品創新要符合監管的要求,同時要滿足風控的要求;二是對場景本身風險的研判,對場景本身的變化、平臺的穩定性進行監測,以此來規避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中新經緯APP)

                    本文地址:

                  (1)
                  上一篇 2021年3月6日 20:48
                  下一篇 2021年3月6日 21:23

                  相關推薦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