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產業的創業項目排行榜(醫療健康行業什么項目最火?)2018年第三季度,國內醫療健康行業融資113次、融資總額為170億元,同比增加20%,達到24.5億美元,約占全球醫療健康行業融資總額的29.3%。
第三季度,全球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再創新高,融資總額達到83.6億美元,合人民幣580億元,同比增加28.4%。
以上數據來自“動脈網2018Q3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報告”。
本報告從融資額、融資輪次、融資領域、融資地域分布等多維度進行分析,并對中美兩國投融資情況做了詳細對比,以期能夠全面展現第三季度全球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現狀。
從中,我們看到不少亮點,如:
1、單筆融資金額在不斷增加,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第三季度,我國的平均融資金額為1.5億元。
2、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日益壯大,已成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海外資本。
3、美國依然是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創新領導者,但中美兩國的融資規模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的融資事件數(113次)甚至超過了美國(109次),只是平均融資金額不及后者。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動脈網數據庫技術的不斷優化升級,醫療健康投融資事件的監測范圍已覆蓋全球主要的國家或地區。
與全球知名醫療健康平臺StartUp Health、Rock Health發布的數據對比,動脈網覆蓋的范圍更廣,統計的數據更全面。前二者的統計范圍僅限于數字醫療公司,且對中國公司的統計不夠全面,而動脈網將統計范圍擴大至全球整個醫療健康行業。
醫療健康行業已經成為僅次于TMT的投資熱門行業,融資總額持續保持增長勢頭。2018年第三季度融資總額、融資事件數再創新高,同比增長分別為28.4%、9%。特別是融資總額已經迫近2017年全年融資總額,這意味著2018年將成為醫療健康創業項目融資最高的年份。2018年第三季度融資總額高達83.6億美元,創下過去8年來季度融資新高。一方面,是因為醫療健康領域持續受到資本青睞;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監測范圍的擴大。
項目平均融資額也出現穩定增長趨勢,2012~201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2.5%,2018年平均融資額已經達到2864萬美元。這表明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項目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重視,資本已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優質項目能夠獲得更大體量的融資,從而帶動平均融資額的增加。
項目融資輪次大部分發生在A輪及以前,占比超過50%,說明大部分項目還處于早期成長階段,后續還需要保持持續的創新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A輪融資中,生物技術公司Samumed拔得頭籌,在8月7日宣布獲得4.38億美元融資。其產品線主要是與衰老相關疾病藥物,最領先的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個WNT通路調控劑和一個治療脫發的藥物,隨著全球老齡化社會來臨之際,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旺盛,其未來發展深得投資機構認可。
同為生物技術公司的同潤生物在7月29日宣布獲得1.5億美元的A輪融資,由通和毓承、博裕資本以及淡馬錫共同投資。同潤生物主要致力于研發下一代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研發管線中的分子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可以有效彌補現有腫瘤治療藥物的不足。
在本季度B輪融資中,共有4家公司融資額超過1億美金,其中,中國公司占據2席,分別是健客(1.3億美元)、東曜藥業(1.02億美元)。據健客CEO謝方敏透露,該筆資金的60%將用于互聯網醫院和移動醫療,40%將用于醫藥電商,逐步實現其“醫+藥”全產業鏈閉環的公司戰略。東曜藥業是一家抗腫瘤新藥研發公司,目前該公司已有超過10個藥物在研,包括3個生物藥與3個化學藥已獲得IND臨床批文。本輪融資將用于藥物研發投入,以期推進抗腫瘤新藥研發及上市。
免疫療法和基因技術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的典型代表,在2018年第三季度中共有32家免疫療法公司和27家基因技術公司獲得融資,占生物技術融資項目總數的92%。典型代表有BioNTech AG(A輪,2.7億美元)、Rakuten Aspyrian(C輪,1.5億美元)、Orchard Therapeutics(C輪,1.5億美元)、克睿基因(A輪,1700萬美元)、博雅輯因(B輪,近億元)等。
BioNTech AG是一家德國生物免疫藥物研發商,其核心技術包括mRNA制藥、細胞和基因療法、蛋白質治療學等,為用戶提供編碼蛋白質RNA靶向體內遞送、T細胞基因改造、納米顆粒工程化改造、小分子新藥等服務,并與基因泰克、禮來、賽諾菲、Genmab以及拜耳等公司合作。
Rakuten Aspyrian利用獨特的光免疫療法(Photoimmunotherapy)技術平臺,面向臨床研發精準靶向癌癥療法。
Orchard Therapeutics一直致力于罕見病的造血干細胞基因療法,該治療手段是通過提取患者自體干細胞,體外進行基因修復后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治療。
克睿基因是一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已經搭建了全球頂尖的基因編輯技術平臺和基因遞送平臺,專門針對難治愈性腫瘤、復雜遺傳性疾病。
希望組專注于將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和互聯網前沿技術創新,建立了以二代、三代測序以及醫學級GrandBox?基因分析工作站為核心的基因組學精準解決方案,能夠提供單基因遺傳病精準解決方案、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癥(FSHD)檢測等服務。
隨著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日益壯大,已成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國內知名投資機構,還吸引了大量全球資本向中國聚集。
國內2018年前三季度融資總額高達79.1億美元,已經超過2017年68.4億美元的年度融資總額。就2018年第三季度而言,雖然融資事件數與2017年同期持平,但融資總額卻增加了20%。這說明國內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項目質量不斷提高,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本投資。
雖然本季度大部分融資項目都在500萬美元及以下,但也不乏億美元級的優質項目,亞洲醫療(戰略投資,1.5億美元)、同潤生物(B輪,1.5億美元)、醫聯(D輪,10億元)、亞盛醫藥(C輪,10億元)、零氪科技(D輪,10億元)、健客(B輪,1.3億美元)、Keep(D輪,1.27億美元)、東曜藥業(B輪,1.02億美元)、全域醫療(B輪,7億元)。
香港亞洲醫療是國內最大的心血管專科連鎖集團,旗下包括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國內最大的心臟病專科醫院之一)、新疆亞心心血管病醫院、武漢江城亞心醫院等多家專科醫院,總床位數接近3000張。
以醫生平臺起家的醫聯匯聚了超過50萬實名認證醫生和2萬名簽約醫生,經過四年的發展,逐步形成覆蓋疾病篩查、醫生教育、診療服務、藥品配送、金融保險服務、患者管理服務的整體生態閉環。
亞盛醫藥則是一家立足于中國的國際化創新型新藥研發公司,現已在腫瘤、乙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三大治療領域內成功完成產品戰略布局。公司目前有7個產品,已獲得共計16個臨床批件。其中,中國批準的臨床批件8個,美國FDA批準的5個,澳大利亞獲得3個。
零氪科技是一家腫瘤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臨床數據融合系統,幫助醫院和科室建立結構化病歷數據庫,提高診斷、隨訪、科研等各環節的效率,同時建立了結構化電子病歷,覆蓋3000余種疾病,幫助醫生進行臨床研究和決策。
在A輪融資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5家為生物技術類公司,分別是克睿基因、濱會生物、誠益生物、圣美生物和仁東醫學。
克睿基因和仁東醫學主要是利用基因檢測和基因編輯技術來提供基因檢測服務和復雜遺傳性疾病的治療。濱會生物和誠益生物致力于通過細胞免疫技術為腫瘤集成醫療(包括診斷和治療)領域提供創新型產品和服務。圣美生物則是一家擁有LiquidBiopsy技術和MDA test腫瘤液態活檢技術腫瘤液態活檢服務商。
與全球融資領域分布類似,醫療信息化和生物技術成為最熱投資領域。
醫療信息化尤以醫療大數據的建設最為突出,政府大力支持醫療大數據的建設,先后頒布了《46312工程》、《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從頂層設計出發,來指導和規范醫療大數據的發展。柯林布瑞、醫藥魔方等醫療大數據公司都在本季度獲得融資。
生物技術主要是以細胞免疫和基因技術為主,特別是針對腫瘤的免疫療法和遺傳性疾病的篩查及診斷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全域醫療、禮進生物、克睿基因、濱會生物等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創新公司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我國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衡造成了醫療健康創業項目分布的不均衡。北京地區和東部沿海省份在技術實力、科研人才、資本體量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優勢,因此,這些地方的創業項目吸金能力較強,創業者也愿意向這里匯聚。第三季度東部地區融資項目數占比高達89%,融資總額占比也高達86%。
而從項目分布領域看,東部地區多傾向于技術創新,而中西部地區則多傾向于服務創新。因為服務創新門檻較低,創新成本也較低,與中西部地區公司的資源和能力較為匹配。
2018年前三季度國外醫療健康融資總額達到145.1億美元,依據全球投融資增長趨勢判斷,2018年國外融資總額將超過2017年。國外2018第三季度醫療健康領域共發生157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為59.1億美元,同比增加32.3%。
從融資事件發生國家和地區看,美國一馬當先,融資事件數為109起,占比高達69%。融資總額為44.2億美元,占比高達74.9%。可見,美國依然是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創新領導者。
在發展中國家,印度表現搶眼,融資事件數占比為7%,融資總額為2億美元,其醫療健康投融資規模僅次于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容忽視。
無論是融資事件數,還是融資總額,中美兩國都是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的領導者,其對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可替代。
中美兩國融資事件數不相上下,說明兩國醫療健康行業創新熱度相當。融資總額美國約為中國的2倍,項目融資額中國集中在500萬美元以下,而美國集中在2000萬~5000萬美元。一方面,說明美國的醫療健康創業項目更優質;另一方面,美國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也為融資體量奠定了基礎。
從融資輪次看,中美融資輪次最多的都為A輪,而且發生在A輪及以前的項目數量占比分別高達56%、45%,這說明大部分項目都處于早期階段。
從融資領域看,醫療信息化和生物技術成為熱門領域,這說明中美投資機構都關注醫療健康行業的技術創新,契合全球主流趨勢。
通過對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融資總額不斷增加,但增速出現下降,這說明資本回歸理性,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
2、大部分項目還處于早期成長階段,后續還需要保持持續的創新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3、技術創新已成為醫療健康變革的關鍵性因素,資本也將重注于此
4、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日益壯大,已成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海外資本
5、美國依然是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創新領導者,但中美兩國的差距正在縮小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