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心理學中哪種心理效應讓人又愛又恨,那就是馬太效應。這個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殘酷的生存規律,也是每個人突破社會階層最可靠的途徑。
但是,知道并不是很有用,因為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甚至,很多人拿馬太效應自我安慰,沉溺于自憐的心理誤區,失去了上進的動力。
那么什么是馬太效應呢?馬太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強者永遠是強者,弱者永遠是弱者。簡單來說就是好的越來越好,不好的越來越差。
馬太效應沒有提到糟糕的情況。這和我們的認知是一致的。俗話說,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標記時間。
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或者越來越差。我們是在馬太效應的魔咒下出生的。
你出生的時候,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上學前得到的教育資源和你能打下的教育基礎。
上學的時候學習越好越容易得到老師的關注,各種資源也越容易向你傾斜。比如各種比賽,各種夏令營,各種書籍。
工作的時候,能力越強,責任心越強,來上班的越多,越容易得到領導的青睞。第一次你把事情做好,下一次你會被賦予更重要的任務。當你一次又一次的升級成功,你的能力就會上升,你的水平和薪水就會上升到天堂。所以你會覺得“越來越好”。
反而是資源越來越少,能力提升越來越難。久而久之,年齡增大,精力減少,馬太效應開始滾雪球,那么就會有江河日下的感覺。
所以,人生只有兩條路。不是越來越差就是越來越好。這似乎是全社會最陰險的公開計劃,故意把人往高層次和低層次轉移。
馬太效應是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在人類社會的投射,這一點都不新鮮。
只有接受這個事實,才能更好地破解或利用馬太效應。
首先是識別。也就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在馬太效應的上升軌道還是下降軌道。
好的和壞的趨勢都很明顯,很容易識別。我害怕壞的。
如果你很長一段時間都感覺不到變化,甚至有些人對現在的狀態暗暗滿意,那么很有可能你正在滑向深淵。安于現狀不改變,即原罪,是極其危險的。
很多在大企業符合現狀的人,往往面臨類似的情況。一旦被淘汰,選擇非常極端的方式往往是無法接受的。
關鍵是自我認知。滿足現狀其實是很危險的,長期的靜止狀態是暴風雨的前兆。
其次是變革問題。
當你覺得自己已經進入了馬太效應的怪圈,并不可怕。畢竟馬太效應在某個領域、職業、行業的下降趨勢并不意味著整個人生的失敗。
你必須仔細檢查你的優點和缺點。沒有人是無用的。
有人說上帝是公平的,其實上帝是最不公平的。他老人家這么忙,怎么有空聽你的小要求?連你的領導和愛人都沒有時間聽你說話。你能指望上帝做什么?
每個人才都是自己的神。即使到了油膩的中年,他的特點和優勢也遠沒有被發現和挖掘,他只能改變自己。這就是為什么你是你自己的上帝。上帝不在乎你是否不想改變。
你喜歡什么?你認同什么,哪怕是最卑微的東西,也會有人喜歡你。
你討厭什么?你反對什么?再離奇的想法也會被別人夸。
馬太效應是客觀存在的,你無法改變。既然改變不了,就要去適應,去利用。
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發揮到極致,比周圍的人都優秀。
不需要比別人強,只需要比身邊的人強就可以了。
萬一不行呢?說明你還沒逼夠,不要問為什么,問你做了什么。你做了多久了?一般來說,不要問為什么,怎么做三個月以上沒投入的事情。一般在這個時間點,90%以上的人都可以被淘汰。
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到極致。在當時,成就、財富和名聲只是為了方便。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你的人生就基本成功了。
來源:燈塔,歡迎分享這篇文章!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