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不言不語,在緣來緣去間徜徉;生命,無聲無息,在花開花謝中消耗。一眼凝眸,讀懂了多少光陰的故事;一個轉身,塵封了多少如流的過往。
跋涉于載沉載浮的人生航道之上,風起,雨落,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總有太多的隨波逐流。 生命,是一場修行。萬事皆可拋,事了拂衣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向來,我們都以為,美麗的風景,似乎總在遠方。于是,許多人選擇遠行,抑或流浪,只為趕赴一場花事,渡船去賞一湖春水;一路風塵,一路跌撞,只為尋覓心靈的原鄉,抑或邂逅一場傾心的遇見。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么流浪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水溪,為了寬闊的草原……
曾幾何時,我亦做了草木的閑人,成了孤鴻的慕者。可以為一朵花開,凝神靜觀半晌;可以為一樹旖旎,虔誠默佇良久。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曾幾何時,一滴微雨,一襲花香,成了眸底的詩行;一池碧水,一鉤新月,成了指尖的詞章。一草一木一勝景,一山一水一乾坤。一曲云水釋禪心,一籠煙嵐詮真諦。
登高極目知天地之大,置己蒼茫知寸身之微。天地沙鷗,微如芥子,來于自然,去于自然,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年四季時時景。
春來,“林花著雨脂胭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夏至,“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秋到,“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冬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皆是禪境。草木蘊藏佛性,山水詮釋真理。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靈逸清越;
“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陶然超俗;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趣味橫生;
“禪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靜寂無為。
閑云悠悠,流水淙淙,不求水月在手,不求花香滿衣,但求寄情山水得菩提,惟愿傾情草木參禪理。幾度春秋,賞遍靜美河山,嘗盡雜陳百味,終是明白:萬水千山總是情。這世間,最美莫過大自然,最是尋常物能驚心。
花落悟禪,花開見佛。“佛在哪里?
萬木凋零的曠野,一株綠草是佛;
寧靜無聲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
蒼茫無際的江海,一葉扁舟是佛;
色彩紛呈的世相,樸素是佛;
動亂喧囂的日子,平安是佛。
何時見佛?在流年里等待花開,處繁華中守住真淳,于紛蕪中靜養心性,即可見佛。”
時光如簡,素心如雪,烹茶潑墨,日子清淡如水,光陰寂靜無言,任屋外風云變幻,車水馬龍飛,內心安靜平和,澄澈無塵。草木清幽,閑花淡淡,紅塵紛擾,獨愛悠然。每個人的心都有一扇或開或掩的小窗,開啟便是人間煙火,閉上便是云水禪心。
“泡最好喝的茶,寫最動人的詩,交最真誠的朋友,在最平凡的事物中體驗美感”,以一顆歡喜心,讓靈魂刪繁就簡,去偽存真,在豐富的安靜中修得內心的富有與高貴。
煙火紅塵,走走停停,終于明白,倘若心中藏有山水草木,又何懼花謝花飛;倘若心空藏有明月皎皎,又何懼世象迷離。
莫說青山多障礙,白云亦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幻,柔情似水愛共永。只要生命還在,萬水千山總是情。成長,就是學會了如何與孤獨相處,余生,惟愿保持寬闊的靜氣,與時光一同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