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武漢9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報記者李翔,蔣欣,何春忠)雙手捧“網絡安全優秀人才”獎牌,7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匆匆走進不遠處的大廳,準備接受媒體的專訪。與他同行的還有網絡安全優秀人才獎和網絡安全優秀教師獎的獲得者王小云、元泛、劉建偉、陳杏樹。
9月19日上午,2016年全國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后,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網絡安全先進典型表彰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19名專家學者受到表彰。這一次,網絡安全優秀人才的獎勵高達100萬元。
今年,在中央網絡辦和教育部的指導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安全專項基金舉辦了網絡安全優秀人才獎和網絡安全優秀教師獎,對在國家網絡安全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
“保護網絡安全就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在剛剛結束的20國集團杭州峰會上,杭州安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元泛確保峰會網絡安全無事故,成功擊退3000萬次網絡攻擊。此前,他帶領的團隊還陪同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和世界互聯網大會。
元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該團隊的安全工作首先負責G20杭州峰會的核心系統,然后是金融、交通、能源等所有相關重要基礎設施,以及數千個政府網站。“我們的任務持續了300天,投入了300多名專家。使用了十八種武術!”
300多名專家的300天網絡安全工作包括發現前、防御分析和發現后,可反饋給相關單位分析網絡安全情況。
“對于不同的攻擊源、不同的攻擊行為和時間段,我們在前端進行攔截和分析,在后端進行相關的關聯分析和統計,從而形成了豐富的大數據。”元泛表示,G20杭州峰會的安全更注重系統防御,包括利用大數據技術快速分析、判斷和處理攻擊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劉建偉表示,網絡空間競爭對國防安全的影響更大。“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關鍵領域,網絡戰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一種形式。誰能在網絡對抗中獲得優勢?誰能在戰爭中采取主動。”
今年,徐玉玉的欺詐案得到了解決。犯罪嫌疑人杜某通過攻擊山東省2016年高考網上報名系統獲取考生信息,并以欺詐罪將其出售給犯罪嫌疑人。早在8年前,元泛和他的團隊就發現了浙江教育考試學院網絡被黑客入侵的案例。“特洛伊木馬程序一旦工作,就可能隨時篡改候選人信息,后果不堪設想。”元泛說:“保護網絡安全就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建立行業“標準”,構建網絡安全防火墻
“金融、醫療等行業的云存儲了大量普通公民的基本個人數據。如果云得不到有效的安全保護,這些數據可能會被竊取或泄露,后果非常嚴重。”四川大學教授陳杏樹表示,云計算服務可以讓客戶快速獲得所需資源,但大量信息集中在云計算平臺上,這大大增加了使用云計算服務的風險。
近年來,陳杏樹帶領團隊開展云計算安全研究工作。2012年,由她牽頭的云計算安全標準初稿發布,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征求了各方500多條意見。2014年9月3日,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云計算服務安全指南》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第一批云計算安全標準之一,填補了云計算領域的空白
清華大學密碼學理論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內密碼學體系建設者王小云也在實踐中為構建行業“標準”搭建網絡安全防火墻。她設計的國內密碼算法標準已被納入中國22個重要行業規范,并應用于金融系統、通信系統、電子認證和醫療保健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建議,利用自主創新的“可信計算”構建國家網絡安全的主動免疫防御體系,努力使中國從網絡大國成為網絡強國。他解釋說:“傳統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只強調計算功能,而不考慮安全保護。可信計算是為計算機建立一個免疫系統,并立即識別‘自我’和‘非自我’組件,從而摧毀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有害物質。”
陳杏樹呼吁國家高度重視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目前,她正在參與《個人信息保護》國家標準的研究。“除了全面跟進網絡安全的技術水平外,我們還應該關注個人信息非法交易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并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例如,必須全面實施通信網絡的實名制。”
“高等院校可以專門招聘具有網絡安全人才”
沈昌祥1965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應用數學專業,一直從事軍事密碼研究和計算機網絡系統研發。他還是一名博士生導師,為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0年,沈昌祥和幾位院士呼吁高層官員,并建議設立一個網絡安全專業和學科。一年后,武漢大學招收了中國第一批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生。2007年,教育部成立了“信息安全教學指導委員會”,沈昌祥任第一任主任,規范了專業建設,積極組織了一個學科班的申請。
2010年,中國終于開始增加一流的學科。沈昌祥找到一些教授,把他們分成四組,組織每個人準備申請材料。在材料總結的那天,他通宵聽報告,逐字修改討論內容,一直忙到天亮。如今,每當寫作團隊談起這件事,他們都會被老院士們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去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網絡空間安全為一級學科。
和沈昌祥一樣,四川大學教授陳杏樹一直在努力培養網絡安全人才。她說,網絡安全是一門跨學科的學科,是一個涵蓋科學、工程、法律和管理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平臺。“在培養網絡安全人才方面,教育部門可以率先劃分網絡安全領域。不同領域的人才應建立不同的評價機制,以吸引更多的專家和學生進入網絡安全領域。”
"網絡安全的關鍵在于人才."陳杏樹表示,截至2014年,我國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不足1萬人,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領軍型人才短缺。
針對這種情況,陳杏樹認為首先要加強網絡空間安全的基礎教育,高校可以兼收并蓄地選拔學生,特別是招收具有網絡安全人才的“特長生”。同時,我們可以與雇主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
獲得“網絡安全優秀教師”獎后,陳杏樹想和同學們分享他的獲獎感言:“網絡安全涉及國家安全,我希望學習網絡安全的同學們能夠以國家安全為己任。每個人都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學習,扎實練內功,為建設網絡強國、實現未來網絡強國的夢想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來源:歡迎分享,歡迎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