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肌肉酸疼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
體育知識[2003-5-13]
肌肉酸疼即在一次大運動量活動或久未活動剛剛開始鍛煉的一兩天后出現的肌肉酸脹,疼痛感,又稱為延遲性疼痛。
原因:肌肉在自身黏滯性較高時收縮過猛,引起局部肌肉纖維及結締組織的細微損傷并伴有肌纖維痙攣。
治療方法:可采用熱敷,按摩,電療或靜力牽引練習,有助于緩解痙攣,也可口服維生素c,促進受傷組織修復。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及危害?自我健康行為的保持與強化?
--------------------------------------------------------------------------------
體育知識[2003-5-13]
健康的“1234”生活方式:
一個中心:健康;
兩個基點:小事糊涂一點,對人大度一點;
三大快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
四塊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戒酒,心理平衡;
不良生活方式及危害:吸煙,酗酒,吸毒,不良性行為等。
危害:酒能損害口腔,胃,腸黏膜,誘發胰腺炎,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酒對肺也有影響。吸煙能使心臟跳動加快,血壓上升,血管收縮。能引起中風,心臟及循環系統疾病。癌癥,肺病及呼吸疾病,能使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吸毒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都有危害。
自我健康行為的保持與強化:知行統一;正確體育態度和意識的形成 ;培養自己的體育能力;正確對待體質測試,并能科學解釋。
準備活動的作用及其生理學機理是什么?
--------------------------------------------------------------------------------
體育知識[2003-5-13]
準備活動是在體育課,訓練課開始階段或比賽前有目的的進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動,是為即將開始的正式比賽做好身體功能上的準備,縮短機體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有利于迅速投入運動中去。
做準備活動后,人體的體溫提高了,便可減小肌肉與韌帶的粘滯性(減少阻力)增加彈性,并促使關節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減小關節的摩擦力,加大關節的靈活性。這些變化可以加大人體運動的幅度,提高速度、力量、靈敏和柔韌性等,從而預防肌肉、韌帶和關節的損傷。準備活動的各種練習,可以發展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促使各種器官的正常發育和身體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質。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一般是集體排好隊形整齊劃一地進行。這樣可以振奮學生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觀念。由于準備活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或比賽中必須十分重視這一環節。
生理學機理是:
(1)預先進行的肌肉活動會在大腦皮層相應中樞留下痕跡,這一痕跡效應使運動中樞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先期提高,使神經系統對肌體各器官的調節功能更為有效。
(2)可以是惰性有所克服,有助于更快到達到穩定工作狀態。
(3)準備活動還能預先升高參與活動的肌肉溫度。
整理活動的意義及作用機理?
--------------------------------------------------------------------------------
體育知識[2003-5-13]
整理活動是指在正式練習后所做的旨在加速機體功能恢復的較輕松的身體練習,目的是使人體由緊張的運動狀態平穩的過度到安靜狀態,是加速疲勞消除,促進體能恢復的必要措施。
意義及作用機理:
(1)促進肌肉局部的血循環,促進乳酸在骨骼肌和心肌內的氧化。
(2)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運送代謝產物到肝臟經糖異生作用合成糖原。
有利于加速償還活動中所欠的氧債。
(3)預防運動驟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機體功能失調。
運動中肌肉痙攣(抽筋)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
體育知識[2003-5-13]
處置:對痙攣部位的肌肉施行牽引,使之伸長和松弛。
預防: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對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可事先做好按摩。冬季室外鍛煉是要注意保暖,夏季鍛煉是要適當補充淡鹽水及維生素,特別是在游泳前先用冷水淋浴,游泳時在水中停留時間不要太長,疲勞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等。
運動時飲水應注意什么?運動后如何補水?
--------------------------------------------------------------------------------
體育知識[2003-5-13]
在劇烈運動中和運動前后,均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運動時的飲水應以少量,多次為原則,最好飲用淡鹽水或含鹽飲料,以保持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
運動不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夏日進行運動,往往口干舌燥,該如何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第一是飲水的質量問題。應盡量不喝各種飲料,諸如汽水之類;要喝白開水,或者綠豆湯,或1%的淡鹽水等,以去熱除暑,及時補充體內由于大量出汗而丟失的鈉。
第二就是忌服過冷的水。因為平時人的體溫在37度左右,經過運動后,可上升到39度左右,如果飲用過冷的水,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引起胃腸平滑肌痙攣、血管突然收縮,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消化不良。
第三是飲水的量。運動中出汗多,需飲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飲用。一次飲水量一般不應超過200毫升,兩次飲水至少間隔15分鐘。另外飲水速度要慢,不可過猛。
亞健康狀態及產生的原因?
--------------------------------------------------------------------------------
體育知識[2003-5-13]
定義:界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狀態,又叫“第三狀態”,“灰色狀態”。是指機體在內外環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發生異常變化,但未達到明顯病理性反映的程度。
狀態:亞健康在臨床上常被診斷為疲勞綜合癥,內分泌失調,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癥等。在心理上的具體表現為:精神不振,情緒低沉,反應遲鈍,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煩躁,焦慮等。生理上的表現為:疲勞,乏力,活動時氣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產生的原因:
(1)過度疲勞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
(2)人的自然衰老;
(3)現代身心疾病;
(4)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
運動前后飲食需注意什么?為什么不應在飯后立即進行運動?
--------------------------------------------------------------------------------
體育知識[2003-5-13]
運動前:在運動前你最好是前1到2小時之間吃些高纖餅干,葡萄干,或是新鮮的水果。
運動后:運動過后大約一小時后再吃東西,運動后比較容易接受各式飲料或是流質的食物,而且同時可以補充水分,若是在運動后兩小時還沒有吃正餐的話,可以再吃固體狀的食物補充醣類和蛋白質。運動后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例如咖啡、汽水、和茶。因為咖啡因也有利尿的作用,會令你體內水分的補充不足。雖然汽水也可以提供水分糖類,但不是適合的運動后飲料。
注意不要在飯后立即進行劇烈活動同時也應避免在劇烈運動后立即進食,待休息30—60分鐘后,可以進食。食物應清淡,營養豐富,不要進食過涼,過硬或過于油膩的食品。
不要在飯后立即進行劇烈活動,因為(1)胃內容物在運動過程中震蕩顛簸牽拉腸系膜,引起腹痛;(2)運動時血液主要供應肌肉,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消化活動的進行。
耐力素質的概念練習方法及手段?
--------------------------------------------------------------------------------
體育知識[2003-5-13]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在長時間進行工作或運動中克服疲勞的能力。也是反映人體健康水平或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主要包括發展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
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長時間進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多采用長跑,長距離游泳等方法。負荷強度為最大負荷強度的75%—85%,心率在140—170次/分。時間最少5分鐘,一般在15分鐘以上。
無氧耐力:缺氧狀態下,長時間對肌肉收縮供能的工作能力。常采用短時間,最大用力和短暫休息的重復運動的方法進行。大約1分鐘時間,持續劇烈的運動,如快速的間歇跑,重復跑,400M跑,對抗性球類比賽等。
發展耐力素質具體方法附后。
速度素質的概念?速度素質練習方法及手段?
--------------------------------------------------------------------------------
體育知識[2003-5-13]
概念:速度素質是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一種能力。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
鍛煉方法:
(1)反應速度的鍛煉方法:反應速度是指人體對各種信號刺激的快速反映能力。可以利用各種突發信號進行練習。
(2)動作速度的鍛煉方法:動作速度是指人體完成某一動作的快慢。如起跑速度,踏跳速度,可通過掌握正確的預備姿勢,形成較大的工作幅度來發展動作速度。也可以利用外界條件或減輕器械重量來反復快速練習發展動作速度。
(3)位移速度的鍛煉方法:運用短距離重復跑,加快動作頻率(快頻率小步跑,高抬推,擺臂等),以最快的速度反復練習。
發展速度素質要注意力量,靈敏,柔韌等素質的發展,還要注意提高肌肉放松的能力。
發展速度素質具體方法附后。
什麼是有氧鍛煉?有氧鍛煉對心肺功能的價值?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制訂一份有氧鍛煉計?
--------------------------------------------------------------------------------
體育知識[2003-5-13]
有氧鍛煉:有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進行運動,能源來自體內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謝。
為了達到有氧訓練的效果,所選擇的運動一定要能提高你的心率,使呼吸急促并且至少保持20分鐘不間斷。有氧訓練的好處包括增強心血管系統減輕壓兒降低血壓籌。當然了,最明顯的好處是消耗了熱量從而控制體重。
附:有氧鍛煉計劃
(1)選擇一種你喜歡并且適合你的運動來鍛煉。
(2)首先的5-10分鐘為熱身階段、要慢慢開始,例如你想跑步、那么就先走5分鐘。然后再逐漸加快你的速度。
(3)選擇正確的強度。這是人們在鍛煉的時候經常發生的錯誤。可以通過你的呼吸來檢查強度,你可以感覺呼吸急促,但強度不能太大以至于不能呼吸。如果強度適中,你應該在訓練當中可以說話,重要的是你能達到這個強度,并能保持15-30分鐘,這是有氧訓練的最佳方式、如果你這樣做、你感覺到你的身體正在向我們所希望的狀態變化。因為每個人的運動強度都不同,所以你必須找出適合于自己的運動強度。
(4)有氧訓練至少要持續20-30分鐘,至于你訓練多長時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訓練期間保持相同的訓練強度,如果你感覺太累就放慢一些,如果你感覺容易就加快一些。
(5)每周訓練2-5次,如果你只想做常規鍛煉,每周2-3次就足夠了。如果你想減肥,并收到顯著的效果那每周就要訓練5-6次。
體育運動與健康的關系?健康的行為及培養?
--------------------------------------------------------------------------------
體育知識[2003-5-13]
體育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
運動要消耗體內能量,能量靠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糖等營養物質經過氧化而轉換,故釋放的能量越多,人體內所需要的氧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從而就需要呼吸系統加大工作量,進行超常規速度和深度的呼吸;為了體內物質交換的加速運轉,血液循環也隨之加快,要求心臟做出加大力度和加快頻率的收縮。因此,體育運動使心肺更健康,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時體育運動可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促進心理健康。
健康行為:是指一切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損害健康的危險因素的活動與習慣。
健康行為的培養:養成健康習慣;講究心理衛生;體育鍛煉;營養平衡;生活起居規律。柔韌素質的概念練習方法及手段?
--------------------------------------------------------------------------------
體育知識[2003-5-13]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以及跨過關節的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及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關節的活動幅度主要取決于關節本身的裝置結構。跨過關節的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性,則主要通過合理的訓練獲得。發展柔韌素質,可采用靜力性練習和動力拉伸法。
方法:
(1)靜力性練習
緩慢的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一定酸、脹、痛的感覺位置并略有超過,然后停留一定時間的練習方法。這種方法可減少或消除超過關節伸展能力的危險性,防止拉傷,由于拉伸緩慢不會激發牽張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脹、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復6~8秒。
(2)動力拉伸法:
有節奏的、速度較快的、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拉伸方法。
在運用該方法時用力不宜過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幾次小幅度的預備拉長,然后加大幅度,從而避免拉傷。每個練習重復5~10次(重復次數可根據專項技術需要而增加)。
主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幫助或負重借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應與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適應。
上述方法可單獨采用亦可混合運用,練習時間根據需要確定。
手段:
(1)在器械上的練習:利用肋木、單杠等。
(2)利用輕器械的練習:利用木棍、繩、橡皮筋等。
(3)利用外部的阻力練習:同伴的助力、負重等。
(4)利用自身所給的助力或自身體重的練習:如壓腿時雙手用力壓同時上體前壓振;在吊環或單杠上作懸垂等。
(5)發展各關節柔韌所采用的動作:壓、踢、擺、搬、劈、繞環、前屈、后仰、吊、轉等。
發展柔韌素質具體方法附后。
靈敏素質的概念練習方法及手段?
--------------------------------------------------------------------------------
體育知識[2003-5-13]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快速、協調、敏捷、準確地完成動作的能力。它是人的運動技能、神經反應和各種身體素質的綜合表現。各專項的每一個動作都不同程度的體現了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素質。通過力量特別是爆發力量,控制身體的加速或減速;通過速度,特別是爆發速度,控制身體移動、躲閃、變換方向的快慢;通過柔韌保證力量、速度的發揮;通過耐力保證持久的工作能力。發展靈敏素質,首先是提高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可采用球類,技巧,跳高,拳擊等非周期項目進行鍛煉。
方法及手段:
(1)在跑、跳中做迅速改變方向的各種跑、躲閃、突然起動以及各種快速急停和迅速轉體練習等。
(2)做各種調整身體方位的練習。
(3)做專門設計的各種復雜多變的練習。如用“之字跑“、“躲閃跑“、“穿梭跑“和“立臥撐“四項組成的綜合性練習。
(4)限制完成動作的空間練習。如在縮小的球類運動場地進行練習。
(5)改變完成動作的速度或速率的練習。如變換動作頻率或逐步增加動作的頻率。
(6)做各種變換方向的追逐性游戲和對各種信號作出應答反應的游戲等。
力量素質的概念?力量素質練習方法及手段?
--------------------------------------------------------------------------------
體育知識[2003-5-13]
力量素質是指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體的重量、支撐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氣或水的阻力等。內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滯力、關節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間的對抗力等。外部阻力往往是發展力量素質的手段,人體在克服這些阻力中提高、發展自身的力量素質。
靜力性練習:
(1)對抗性靜力練習:根據發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確定一定的姿勢,身體姿勢保持不變,用極限力量對抗固定的物體。
(2)負重靜力練習:根據發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確定一定的姿勢,身體姿勢保持不變,負一定重量練習。
(3)慢速力量練習:動作速度很慢,不借助反彈和慣性,靠肌肉的緊張收縮完成。
動力性練習:
(1)絕對力量:一般以最大負重量的85%—100%練習,次數:1—3次,組數:6—10組。
(2)速度力量:一般以最大負重量的60%—80%練習,次數:5—15次,組數:4—6組。
(3)力量耐力:一般以最大負重量的40%—60%練習,次數:15—30次,組數:2—4組。
發展力量素質的具體方法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