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古代戰爭

                  古代戰爭

                  我們這些普通軍事愛好者與參加過戰爭的人對戰爭的理解相差甚遠,在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眼里,戰爭是一種鐵與火的碰撞,更是雙方痛快淋漓地廝殺,在我們眼中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藝術。

                  有一本對于戰爭認識非常深刻的書一戰爭與后勤》,是以色列的國防部長馬丁?萬?克列威爾德在77歲高齡時所著,這個時候的以色列已經經歷了三次中東戰爭。在他眼里,戰爭的首要因素就是后勤,軍人的武器彈藥、伙食服裝等都制約著一場戰爭。同樣,在中國也有著這樣的認識。

                  2020122905183068

                  我國有一句俗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就如同一臺“燒錢”的機器,一旦開動,那么要“燒”的錢,沒有人可以預知。但是其中,越打越肥的也有,但也只限于農業國。

                  古代的戰爭模式其實可以說是后勤模式,在開戰動兵之前,總是會在全國征集糧草,其次是考慮如何隨同軍隊一并出征。在漢武帝發兵十八萬,遠征大宛(今阿富汗),其中真正能打的也就六萬,剩下的全部都是幫助運輸的部隊。這更加限制了我們想象古時戰爭的規模。

                  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孫吳,其中能上戰場拼殺的也就十萬左右,而另外的十萬則是幫著運輸糧草的,這也就造成了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戰爭的不對等。前幾年有本很流行的圖書《狼圖騰》,居然把這些總結為是漢民族缺乏血性,看來,這還是有些不靠譜的。

                  農耕民族在打仗的時候,最先要保證的就是糧食及其運輸線,這更決定了我們不可能主動地出擊攻打。一方面,游牧民族在出了長城之后,就沒有了固定的村落或城市,也就建立不起可靠的運輸線路。另一方面,騎馬本身是游牧民族的一種習俗,機動性要比農耕民族強得多,在開戰的時候,游牧民族連個固定的城池都沒有,農耕民族就連打誰都搞不清,說是要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但是,當游牧民族一旦玩“敵進我退”的策略,我想就是最擅長打仗的民族對其也沒轍。

                  漢武帝攻打匈奴打得只能靠賣官來籌錢。與其建立自己的騎兵與匈奴人死磕,倒不如采用一種更加人性化的方法,如讓一批漢人到草原上去游牧,再以游牧對游牧,也許成本會比這樣要小得多。古時的后勤可以說是建立在半路搶劫的基礎上,這也許就是“兵禍”這種說法的由來吧。大軍出征,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搶糧、搶錢、搶女人了(如果軍紀好的,不會搶后兩樣,但是這樣的軍隊太少了)。至于當地的百姓怎么樣,在當時的亂世中,可以茍活下來就是造化了。

                  這種搶劫模式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末,到了一戰時期,近代的后勤模式總算是建立了起來,這時搶劫模式之所以不好使,主要還是因為一戰時期,戰爭對彈藥的消耗量遠遠超過了糧草,汽車的出現,使得一個國家有能力運送大批物資到前線。

                  2020122905185570

                  現在的好多人整天喊著開戰,姑且不說人家家里整齊地放著核武器,就算沒有,這場戰爭要花費多少錢?居然有人還說要利用打仗來拉動內需,這種把戰爭當做游戲的觀點簡直是把自己無知當作是一種可愛,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一個國家可以越打越富,每個國家在掀起一場戰爭的時候,同時也總在想著這場戰爭要怎么結束。那種自己埋頭發展,小聲發大財的思想就很好。當然,在有沖突的時候不能埋頭當鴕鳥,該出手時也要出手,但是出手之前應當好好思考思考。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9日 04:06
                  下一篇 2020年12月29日 13:31

                  相關推薦

                  • 商湯

                    幵國帝王:商湯 商湯,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約1588年,子姓,名履,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創建者,在位30年(公元...

                    2020年12月26日
                  • 焚書坑儒

                    細說“焚書”與“坑儒” 秦始皇為了穩定統治,消除分裂割據的思想和政治傾向,進行了文化和思想上的鎮壓。當時的一些儒生、游士...

                    2020年12月26日
                  • 劉知遠

                    劉知遠與石敬璃的恩怨 劉知遠(公元895年一公元948年),五代十國時期后漢開國皇帝,稱帝后改名為劉嵩(gdo),廟號高...

                    2020年12月14日
                  •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針對北宋的社會現狀,為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進行了一次轟轟烈烈的改革,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

                    2020年12月14日
                  • 殷都城

                    —度輝煌的都城殷 《竹書紀年》中載:“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這里面的“殷”,古稱“北蒙”,甲骨卜...

                    2020年12月26日
                  • 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年一公元682年),唐朝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活了101歲,后人稱其為“藥王”...

                    2020年12月13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