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中國古代信訪制度

                  漢朝的一次“越級上訪”事件

                  如今,部分群眾的越級上訪時常讓各地官員們頭疼不已。而縱觀中國幾千年的史書記載,這種上訪現象卻比較常見,甚至還有人將狀告到了皇帝的面前。

                  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看到類似于“擊鼓鳴冤”之類的情景,似乎只要一敲衙門門口那面鼓,無論主管官員是否情愿,都必須要受理百姓的訴狀。可是古代老百姓告狀真的如此容易嗎?一個平頭老百姓想要“上訪”到皇帝佬面前,這中間的路到底有多長?

                  2020122815004525

                  在古代,所謂直訴就是古代直接向皇帝或中央相關部門申訴的一種司法制度,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告御狀”。

                  據《史記》記載,在漢朝的時候,當時的齊國臨淄,有一個叫淳于意的人。他自幼喜好醫學,曾得到當時的名醫公乘陽慶的親傳。淳于意長大成家后,在齊國做了一個叫太倉令的官。所謂太倉令,就是當地糧庫的管埋員。

                  淳于意當然對這個工作不甚滿意,但為了養家糊口,又不能辭掉這份工作,只得硬著頭皮干下去。好在他還有一雙神醫妙手,于是他便經常利用閑暇時間為人們看病,精湛的醫術使淳于意的名聲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由于一次誤診,淳于意被人告了一狀。地方官府給他判了“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去受刑。淳于意膝下無子,只生了五個女兒。在臨行之時,他指著自己的女兒們感嘆道:“可惜我沒有生下一個兒子,在關鍵時刻,一個有用的也沒有!”

                  女兒們聽罷都落下了委屈的眼淚。其中,最小的女兒名叫綢縈,她為了搭救父親,同時也為了證明自己巾幗不讓須眉,毅然決定跟隨其父到京城長安,設法搭救父親。

                  來到長安后,淳于意被打入了天牢,而年幼的淳緩縈在情急之中竟然想出了一個“膽大包天”的主意,那就是直接給皇帝寫信。

                  在信中她詳細講了父親入獄的來龍去脈,并寫道:“一個人如果被判處死刑,他就不能復生了;而一個人如果被判處肉刑,臉上被刺了字、鼻子被削去或雙腳被砍斷,也都無法再恢復原狀。他們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有任何機會了。為了救父,我愿做一名奴婢,以贖父親的刑罪。”

                  緩縈的信很快便送到了文帝的手中。文帝看罷,霎時被緩縈上書救父的事跡感動,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大街小巷,人們在欽佩緩縈的孝行和文帝的從善如流的同時,也對漢代的這種較為寬松的直訴制度大為贊許。

                  一個普通的百姓來到京城,竟然可以直接給皇帝寫信,而且這封信還會毫無懸念地交到皇帝的手中。這種民情上達機制,在當時的確是非常先進的。

                  綻縈為了救父,采取的是給皇帝上書的形式,其實在中國古代,民情上達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據傳說記載,早在堯舜之時,便已出現了“進善旌”“誹謗木”以及“敢諫鼓”等直訴形式。西周又設立了“路鼓”和“肺石”。

                  2020122815013672

                  秦漢時設有公車司馬,專門負責接待直訴事務,同時還出現了“詣闕上書”“邀車駕”等形式。從魏晉開始,正式設置了“登聞鼓”制度。唐代武則天時還設立了題使院,使直訴制度漸趨制度化和正規化。

                  所謂“登聞鼓”,其實是取“登時上聞”之意,它的前身是西周時期的路鼓,從魏晉時期開始正式設置,一直沿用至清代末年。登聞鼓是古代民情上達的一種重要渠道,自從有了登聞鼓,“擊鼓鳴冤”便成為百姓直訴的一種重要形式。古代的擊鼓鳴冤在某些場合還是十分奏效的。

                  中國古代之所以要在正常訴訟程序外另設直訴制度,主要是為了減少冤案,彌補法律制度的不足,同時也是中央朝廷和皇帝了解民情民意的一條重要渠道。

                  (1)
                  上一篇 2020年12月28日 22:55
                  下一篇 2020年12月28日 23:06

                  相關推薦

                  • 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年一公元682年),唐朝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活了101歲,后人稱其為“藥王”...

                    2020年12月13日
                  • 陳后主是誰

                    昏腰無能的陳后主名陳叔寶。 趁著北方政局動蕩不安,南陳王朝獲得了一個暫時的安定局面,由于統治者治理得當,南陳的經濟也逐漸...

                    2020年12月11日
                  • 古代官員上班制度

                    古代官員上班制度 在影視作品中常會有這樣的場面,官員們每日迎著早晨9點鐘的太陽上朝,和皇帝討論一番后在踏著中午11點的陽...

                    2020年12月28日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誰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廣,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119年,漢族,隴西成參(今天水市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 李...

                    2020年12月26日
                  • 王允計除董卓

                    司徒氏設計除董卓 董卓控制朝政后,稱自己是太師,讓漢獻帝尊稱自己為“尚父”。董卓在洛陽的時候,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便殺了...

                    2020年12月26日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

                    最早紙幣的出現 公元1023年,北宋開始發行貨幣交子,交子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

                    2020年12月15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