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長壽的是“面”
過生日的時候,按中國的傳統,親朋好友總會讓“壽星”吃上一碗面條,這碗面條還有個很響亮的名字——長壽面。長壽面真的可以使人長壽嗎?長壽面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
據說長壽面是從我國西漢時期的辭賦家東方朔開始的,并且長壽面與東方朔還有過兩次戲劇性的接觸。
戲劇性接觸一:相傳,西漢時期有“滑稽之雄”之稱的東方朔,聽說當時的博士董仲舒到如皋拜賈大夫廟后,稱如皋為長壽之鄉,于是出于好奇,他就來到了如皋。果然,東方朔到了如皋后,看見了這里的長壽老人很多,并且還有許多五世同堂的家庭。
正在信步閑游時,看到一戶人家正在為百歲老人賀壽。東方朔駐足觀看,辦壽宴家中的主人見他是個長袍大袖的老夫子,便請他上坐,且端上了兩碗面條:一碗是雞湯面,另一碗是拌了一百粒蝦米的面條。在端上這兩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后,主人請東方朔解釋其中的含義。聰明的東方朔當然不會被難倒,便說道,雞湯面是滋補之物,百粒蝦米是對老人的祝福。
戲劇性接觸二:相傳漢武帝迷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漢武帝與眾大臣閑談,談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后哈哈大笑,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
漢武帝問他笑什么,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該有多長啊!”眾人聞之也大笑,隨即明白靠臉長是不可能長壽的。東方朔趁機獻言: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漢武帝聞之大悅。于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長壽面的說法也開始廣為流傳。
面條代表著“長壽”的傳說漸漸深入人心,隨之也產生了很多關于面的習俗。俗語說“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長壽面”“接三面”。每當新生兒降生后的第三天,家人就會辦洗三儀式,親朋好友吃洗三面,意為祝愿新生兒“長命百歲”;在過生日的時候,人們都會給“老壽星”吃“長壽面”,也稱之為“挑壽”,其中蘊含著“福壽綿長”的美好愿望;人死后的第三天初祭古色古香的玉盤珍肴之日,稱之為“接三”,主家用“接三面”來招待來賓以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綿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