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賦稅制度
東吳覆滅之后,西晉的政治基本上趨于安定,然而經歷了多年戰亂的晉國百姓生活十分艱苦。當時晉國的皇親國戚們無限制地占有土地,這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困苦。
農民沒有土地,貴族們便利用自己所有的土地大肆剝削農民。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弊病,公元280年,晉開始頒布全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也就是“戶調式”制度。晉武帝通過實施戶調式制度,增強了晉國的國力。
戶調式包括占田制、課田制、戶調式、限田制以及蔭親蔭客制等。
占田制,即國家準許農民有權占有法令上規定的田畝,正丁男子占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
課田制,說的是督課耕田的意思,國家按照課田數征收田租。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二十五畝,次丁女及老小不課,每畝課田谷八升。
戶調式,指丁男之戶每年交三匹絹、三斤綿,丁女及次丁男為戶的,納減半。
限印制,是說一品官員可占十五頃田,以下官員每低一品減田五頃。
蔭親蔭客制是指官員除不課田、不繳戶調外,可以根據官位的高低,蔭其親戚,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
司馬炎傳位于優太子
司馬炎,字安世,西晉開國皇帝,溢號武皇帝,史稱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縱橫戰場的皇帝,他作戰果敢英武,為晉王朝耗盡了半生的心血。然而,晉武帝最后卻讓自己的傻兒子繼承帝位,致使宮廷內外血雨腥風,西晉王朝昏暗動蕩,最終成了一個短命王朝。
司馬炎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這些兒子中也不乏有聰慧之輩,但他偏偏立了癡愚的司馬衷為太子。因為其長子司馬軌不幸夭折,按中國的繼承人法則,次子司馬衷要被立為太子。但司馬衷智商很低,朝野皆知。關于他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他吃飯不知愛惜糧食,他的老師看不過去,便對他講要愛惜糧食,現在百姓都沒有糧食吃。他聽了,覺得很奇怪,問道:“沒有飯吃,怎么不吃肉粥?”弄得他的老師哭笑不得。
司馬炎也很了解他這個兒子,想更換太子。但楊皇后不肯,她說兒
子雖然不聰明,卻淳厚善良,經過教導會有長進的。司馬炎也就不再考慮更換太子一事。
公元290年4月,晉武帝司馬炎病死,司馬衷繼承了王位,為晉惠帝。然而就在一年之后,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殺死總攬朝政的大臣楊駿,此后不久,發生了“八王之亂”。公元316年,匈奴貴族劉淵的住子劉曜攻破長安,俘獲西晉末代皇帝司馬鄴,西晉從此滅亡。西晉滅亡的時間距離司馬炎之死只有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