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建立
晉武帝司馬炎(公元236年一公元290年),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皇帝。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司馬炎繼承父親的晉王之位,掌握天下兵權。數月后,他模仿曹丕代漢的故事,為自己的篡位做準備。在司馬炎繼承晉王位后,便有人受司馬炎指使,勸說魏帝曹奐盡早把皇位讓給司馬炎。
不久,曹奐就下詔書說:“晉王,你家世代輔佐皇帝,功大于天,上天要我把皇位讓給你,請順應天命,切勿推辭。”此時司馬炎假意數次推讓,但他的心腹帶領滿朝文武官員再三上諫,于是司馬炎接受了魏帝的禪讓,并封曹奐為陳留王。
公元265年,司馬炎登上了皇位,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收復東吳的將軍王濬
司馬昭滅了蜀漢之后,還沒來得及攻東吳就病死了。司馬炎廢了魏元帝曹奐,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晉朝,成為晉武帝。
從公元265年到316年,晉朝的國都設在洛陽,歷史上把這個朝代稱為西晉。西晉在建朝之時,三國中唯一留下來的東吳也早已衰落。東吳最后一個皇帝孫皓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在他的治理下,百姓民不聊生。
公元279年,晉朝的一些大臣們認為時機成熟,就勸說晉武帝起兵討伐東吳。晉武帝聽后便同意了,于是發兵二十多萬,分幾路進攻東吳的國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安東將軍王渾打東路,向橫江(在今安徽省)進軍;鎮南大將軍杜預打中路,向江陵進兵;還有一路水軍,由益州刺史王濬率領,沿著大江,順流向東進攻。
王濬在向東進攻的過程中,被東吳事先做好的無數個暗礁截停,導致晉國的水軍沒法通過。面對阻攔,王濬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吩咐晉兵造了幾十只很大的木筏,每個木筏上面放著一些草人,草人身披盔甲、手拿刀槍。
然后,他又派幾個水性好的士兵帶領這一隊木筏順流而下。這些木筏一碰到鐵錐,鐵錐的尖頭就扎在木筏子底下,被木筏掃掉了。這時,還有那一條條攔在江面上的鐵鏈沒被解決掉。于是王濬在木筏上架起一^個很大的火炬,這些火炬上都灌足了麻油,一點就著。
他讓這些裝著大火炬的木筏駛在戰船前面,一遇到鐵鏈,就燒起熊熊大火,時間一長,那些鐵鏈都被燒斷了。在掃除了水上和水下的障礙之后,王濬的水軍順利地攻進東吳的地界,活捉了吳主孫皓,至此晉國實現了全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