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數學大家
劉徽(公元225年一公元295年),漢族,山東鄒平縣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著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成為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思想活躍,富有智慧,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數學事業。劉徽雖然處于社會底層,卻具有高尚的人格,絕非沽名釣譽之徒,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九章算術注》約成書于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和面積計算等,都屬于世界先列。
《海島算經》研究的對象是有關高與距離的測量,使用的工具是利用垂直關系所連接起來的測竿與橫棒。有人說這本書是實用三角法的啟威覲蒙,不過其內容并未涉及三角學中的正余弦概念。
司馬家族的興起
據《晉書》記載:“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仰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俊,字元異。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司馬懿)即防之第二子也。”
在曹魏時期,司馬家族的司馬懿因為其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才華而受到重用,曹操在位時期,認為司馬懿不堪為人臣,因而對其多加提防。曹丕繼位之后,司馬懿抵御蜀漢北伐及平定遼東,成為魏國重臣。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曹爽遵守遺詔共同輔政,但司馬懿卻被曹爽架空。公元249年,司馬懿在“高平陵事變”中重奪政權,至此司馬氏開始了專政時期。
司馬懿去世后,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逐漸鞏固司馬氏的勢力,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三次嚴重的內亂和割據戰爭,史稱“淮南三叛”,叛亂皆被平定,司馬氏逐步掌握了執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