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大將司馬懿
司馬懿(公元179年一公元251年),字仲達,漢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他曾是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
司馬懿在年少時就胸懷大志,在曹操死后,他幾次被曹氏家族排擠。然而當每次蜀國來襲,曹魏陷入危機時,司馬懿都能守住曹魏江山。
司馬懿是輔佐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后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他低調內斂、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除此之外,司馬懿也是治國奇才,他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司馬懿73歲去世,葬于首陽山,謚號“宣文”,后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曹植七步成詩
。曹操對他非常寵愛,幾次想立他為世子。不過曹植本人熱愛自由,不為禮法所拘,屢犯法禁,曹操為之震怒。曹操去世后,曹丕繼位。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是過著優游宴樂生活的王子,而是成了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
曹植七步成詩,享譽千古:“煮豆燃豆套,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詩》的詩意為:煮豆子正燃著豆秸,豆秸在鍋下燃燒著,豆子正在鍋里哭泣。我們本是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你為什么要這樣緊緊逼迫呢?曹植用其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