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人關羽
關羽(公元160年一公元220年),字云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關羽、張飛和劉備桃園三結義,此后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后劉備和諸葛亮等人入川,劉備派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后,關羽乘勢北伐曹操,曾圍襄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芒,后東吳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害。
關羽只是歷代名將之一,然而在他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對他多有褒封,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諸葛亮稱贊關羽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貯、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匡扶劉備的一代名丞
西晉史學家陳壽稱贊諸葛亮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漢人,徐州瑯琲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諸葛亮是杰岀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和發明家,可謂全才。他是蜀漢的丞相,對劉備建立蜀漢起著巨大的作用。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后東晉王朝極力贊揚他的軍事才華,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出茅廬之后便開始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和《誡子書》等。他發明的物品有木牛流馬(運輸工具)和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后世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