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幵國之君
西晉史學家陳壽評價劉備說:“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備(公元161年7月16日一公元223年6月100)是蜀漢的開國之君,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廟號“烈祖”,謚號“昭烈皇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蜀漢的勢力范圍在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劉備的成功得益于他籠絡豪杰,深得人心。劉備雖然寡言少語,但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此外,此人知人善任,君臣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有許多人都愿意為他效力。在逆境中,劉備堅忍不拔,屢敗屢戰,最后終成大事。
曹操與袁紹的決勝之戰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了一個多月,曹軍的糧食就要消耗殆盡,士后袁紹的謀士許攸因為與袁紹產生嫌隙而叛袁,投奔曹操,向其告密袁紹的軍糧所在地,并獻計讓曹操奇襲烏巢。曹操偷襲成功,官渡的袁軍將士聞訊十分慌亂。
袁紹手下的兩員大將張郃和高覽紛紛帶兵投降,而曹軍也乘勢猛攻,袁軍四下逃散。因為事發突然,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連盔甲都沒來得及穿戴,就帶著剩下的八百多騎兵向北逃走了。兵們也被折磨得疲勞不堪。曹操想要退兵,卻被謀士荀或阻攔。袁紹的軍糧源源不斷地從鄴城運到官渡,為了保護這些軍糧,袁紹派大將淳于瓊帶領一萬人馬專門負責運送,然后還將這些軍糧囤積在離官渡40里遠的烏巢。
在這次決戰之后,袁紹的主力被消滅得差不多了。沒過兩年,袁紹也病死了。此后,曹操又花了7年的時間掃平了袁紹的殘余勢力。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