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氏設計除董卓
董卓控制朝政后,稱自己是太師,讓漢獻帝尊稱自己為“尚父”。董卓在洛陽的時候,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便殺了一批官員。后來他到了長安,變得更加專橫跋扈。
董卓手下有一^心腹,名叫呂布,他武藝高強,力氣也大。呂布本來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當董卓進洛陽的時候,丁原正帶兵駐守洛陽。董卓為了速戰速決,便用大批財物去拉攏呂布,讓呂布暗殺丁原。呂布最終被董卓收買,他背叛了丁原,投靠了董卓。
董卓也知道自己作惡多端,所以便將呂布收做干兒子,讓他時時跟在自己的身邊,保護自己的安全。人們畏懼呂布的勇猛,所以一直都不知道該怎樣對董卓下手。
在大臣中間,最想除掉董卓的要數司徒王允,他知道要除掉董卓,就必須先拉攏董卓身邊的呂布。后來呂布被司徒王允說動,同意殺掉董卓。
公元192年,漢獻帝大病初愈,在未央宮會見大臣。董卓從廓塢到長安去,他知道長安是險境,便事先在朝服里面穿上了鐵甲。在乘車進宮的大路兩旁,董卓的衛兵密密麻麻地排成一條夾道。此外,他還叫呂布帶著長矛在他身后保衛,然而還是被早已背叛自己的呂布所殺。就這樣,專橫跋扈一時的董卓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公元155年一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
曹操的得勢,根源在于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策略。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在董承、張揚等人的護送下回到了洛陽。此時洛陽的宮殿早已被董卓燒光,張揚等人回到洛陽之后,便立刻叫人修復了南宮,并安排漢獻帝暫時住在那里。而此時百官不但沒有住的地方,還經常缺衣少食。
面對這樣的窘況,董承寫信讓曹操來洛陽想辦法。普操接到了董承的信后,便打算利用漢獻帝這塊招牌征服天下。于是他立刻帶著自己的兵馬來到了洛陽,還將自己帶來的糧食分給了王公大臣們。這個時候,曹操又提出了讓漢獻帝遷都許昌的建議,而群臣立刻都表示支持。就這樣,漢獻帝遷都至許昌,還拜曹操為大將軍。
曹操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知道如果自己登上王位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便將漢獻帝客氣地“供奉”起來,以漢獻帝的口吻發布命令,號令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