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與日本的關系
在漢朝時期,日本地區有一百多個國家,都是倭人建立的,漢朝人將當時的日本統稱為倭國。漢武帝時期在朝鮮設立四郡,此后中國文化開始影響日本各個國家,倭人通使于漢者達三十余國,此時的日本開始對漢朝作歲貢,納貢的地點大概在樂浪郡。
漢光武帝繼位初期,遼東太守祭彤威震北方,若干外族國家聞聲朝獻。公元57年,日本垂仁天皇執政,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漢賜一枚“漢倭奴國王”金印,曾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九州北部被發現,至今是日本的國寶,但其真贋當無法確定。
后來,在公元107年和201年,倭奴又兩次來漢朝。
漢朝有多少人口
秦朝末年,由于長期戰亂,中國的人口數量下降,到了西漢初期,中國大概只有1500萬~1800萬人。漢朝初年,漢高祖奉行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時至漢武帝時期,因為領土擴張,人口數量大幅度提升。根據《漢書》記載,公元2年西漢的戶數為1235萬戶,人口數大約有6000萬人。
由于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故西漢人口密度分布極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北方,以淮河、秦嶺為界,北方人口約占八成,南方人口不足兩成。人口數超過500萬的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占全國的55%。當時西漢的首都長安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大概每平方千米一千人左右。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使得烽火遍地,再加上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人口數再次銳減。到了東漢明帝時,全國人口數量剩下3500萬左右,后來又開始逐步恢復。公元14。年,人口為4915萬。至157年,人口達到5600多萬。
東漢時期中國的人口分布又有變化,中原人口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致使南方人口升至全國四成。之后由于三國時期的戰亂,到晉朝初期,全國人口又只有1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