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廣,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119年,漢族,隴西成參(今天水市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
李廣在公元前166年因為抗擊匈奴有功而被封為中郎。漢景帝時,他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漢武帝即位,他被召為未央宮衛尉。公元前129年,李廣任驍騎將軍,率領萬余騎兵出雁門(今山西代縣)攻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后李廣設計逃出,回到漢朝后又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
李廣被匈奴畏服,被稱為“飛將軍”,使得匈奴數年不敢犯漢。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后憤愧自殺。
唐朝王昌齡有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中的這位“飛將”說的就是漢將軍李廣。
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漢武帝時期,立下赫赫戰功。李廣對下寬和,愛護將士,就連敵人匈奴人都很敬佩他。司馬遷稱贊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賈誼及其政論
賈誼(公元前200年一公元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賈誼18歲時就頗負盛名,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就被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但賈誼的仕途并非一帆風順,在其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而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后來賈誼又被召回長安,做了梁懷王的太傅,后因內疚于梁懷王墜馬而死之事,33歲就離開了人世。
賈誼一生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其中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辭賦以《吊屈原賦》《鵬鳥賦》最為著名。
陸賈與叔孫通等人在西漢初年總結了秦亡的教訓,提出了用儒家治國的設想,漢高祖劉邦雖然同意這一思想,但因為一直征戰四海,所以沒來得及實踐。漢文帝時期,賈誼的政治思想得以實現,將儒家學說推到政治前臺。
賈誼以清醒的歷史意識和敏銳的現實眼光,沖破漢文帝時甚囂塵上的道家、黃老之學的束縛,不顧當朝元老大臣的誹謗與排擠,承繼陸賈和叔孫通等人“行仁義、法先圣、制禮儀、別尊卑”的儒家主張,勾畫出了漢朝“仁與禮相結合”的政治藍圖,在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